hé cuī sī kōng shāng jī rén
和崔司空伤姬人
chǎng lǎng dōng fāng chè lán gān běi dǒu xié |
敞朗东方彻 阑干北斗斜 |
dì qì é chéng wù tiān yún jiàn zuò xiá |
地气俄成雾 天云渐作霞 |
hé liú cái biàn mǎ yán lù bù róng chē |
河流才辨马 岩路不容车 |
qiān mò jīng sān suì lǘ yán duì wǔ jiā |
阡陌经三岁 闾阎对五家 |
lù wén zhān xì cǎo fēng yǐng zhuǎn gāo huā |
露文沾细草 风影转高花 |
rì yuè cóng lái xī guān shān yóu zì shē |
日月从来惜 关山犹自赊 |
《和崔司空伤姬人》古诗词释义:
《和崔司空伤姬人》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抒情诗,以深沉哀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姬人的深切悼念和对她往生的不舍。以下是逐段解释:
### 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
这句描绘了一幅东方日出,北斗星斜挂天际的画面,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同时,也预示着姬人的离世,让人感到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 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
“地气俄成雾”写出了地面湿气升腾形成雾气的情景,而“天云渐作霞”则描绘了云层变幻成绚丽霞光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换,象征着姬人的生命旅程的结束和她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哀伤与怀念。
### 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
这句用“辨马”的河水和“容车”的岩路来对比,突出姬人离去后的荒凉与静寂。河流只能辨认马匹,意味着这地方不再有往日的繁忙与热闹,岩路容不下车马,暗指姬人不在,世界仿佛失去了一部分。
### 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
“阡陌经三岁”意味着这片土地已经荒废了三年,“闾阎对五家”则描述了姬人曾经生活的地方只剩下五户人家,对比往日的热闹,表现了姬人的离去给社区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哀伤。
### 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
“露文沾细草”描绘了露水滋润草木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和重生,“风影转高花”则展现了微风中高花摇曳的美丽,但同时也暗示着这一切的美好在姬人离世后只能作为回忆存在。
### 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
“日月从来惜”表达了日月对姬人的不舍之情,日月的循环仿佛在为姬人的离去感到哀伤。“关山犹自赊”则进一步强调姬人的离开给人留下的遗憾和难以弥补的空虚感,关山意象,既指向姬人曾经所在的远方,也隐含了诗人对姬人长久怀念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生活场景的交织,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深切哀悼和对逝者无尽的怀念之情。
《和崔司空伤姬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代表作之一,名为《和崔司空伤姬人》,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事物的哀悼与怀念之情。整首诗以时间的流动为主线,从晨曦到日暮,从城市的繁华到乡村的宁静,从自然景象的变化到人间生活的变迁,一步步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逝去。
### 题目分析
标题“和崔司空伤姬人”中的“和”表示这是杨炯为回应崔司空的作品所作的和诗。崔司空很可能是指崔铣,唐代的一位官员,而“姬人”在古代通常指侍妾或歌妓,这里可能指的是崔司空失去的某位他深爱的女性。杨炯的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象征性地表达了对逝去之物的哀悼和怀念。
### 诗句分析
1. **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描绘了从清晨到傍晚的时间变化,从“地气俄成雾,天云渐作霞”到“河流才辨马,岩路不容车”则展示了空间从城市到乡村的转变。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交替,营造了一种从热闹到寂静,从繁华到落寞的氛围。
2. **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阡陌经三岁,闾阎对五家”通过描绘道路和村落,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露文沾细草,风影转高花”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细节,通过露水、细草、微风和高花,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美好。
3. **情感的隐喻**:“日月从来惜,关山犹自赊”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间的惋惜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追忆。日月在诗中成了永恒的象征,关山则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险和遥远,表达了对逝去之物的深深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 总结
《和崔司空伤姬人》不仅是一首自然美景的描绘之作,更是一首情感丰富的哀悼诗。通过时间、空间、自然景象的交替变化,诗人杨炯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哀思,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怀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之间深刻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