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liú zhǎng shǐ dá shí jiǔ xiōng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dùn jiǎ yuán huáng lǐ xīng zhān tài yǐ gōng |
遁甲爰皇里 星占太乙宫 |
tiān mén kāi yì yì jiā qì yù cōng cōng |
天门开奕奕 佳气郁葱葱 |
bì luò sān gàn wài huáng tú sì hǎi zhōng |
碧落三干外 黄图四海中 |
yì jū huán ruò shuǐ chéng què dǐ xīn fēng |
邑居环若水 城阙抵新丰 |
yù kǎn kūn lún cè jīn shū dì zhóu dōng |
玉槛昆仑侧 金枢地轴东 |
shàng zhēn cháo běi dǒu yuán shǐ yǒng nán fēng |
上真朝北斗 元始咏南风 |
hàn jūn cí wǔ dì huái wáng lǐ bā gōng |
汉君祠五帝 淮王礼八公 |
dào shū biān zhú jiǎn líng yè guàn wú tóng |
道书编竹简 灵液灌梧桐 |
cǎo mào qióng jiē lǜ huā fán bǎo shù hóng |
草茂琼阶绿 花繁宝树红 |
shí lóu fēn shì huà dì jìng miǎo rú kōng |
石楼纷似画 地镜淼如空 |
sāng hǎi nián yīng jī táo yuán lù bù qióng |
桑海年应积 桃源路不穷 |
huáng xuān ruò yǒu wèn sān yuè zhù kōng dòng |
黄轩若有问 三月住崆峒 |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标题《和刘长史答十九兄》是唐代诗人杨炯所作,虽内容涉及道教、古代神仙传说及地理文化,但整首诗有其独特的韵律美和对美好仙境的描绘。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句意思: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这部分说明了仙境的地理位置,位于天地宇宙的深远处,使用了遁甲(一种古老的中国占卜术)和太乙宫(指神仙居住之地)来强调其神秘与神圣。
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描写了天门的壮观景象,门开了之后,有着充满生机的美景和吉祥之气,寓示着祥和与繁荣。
碧落三干外,黄图四海中:用“碧落”(天空)和“黄图”(象征着大地)来形容仙境的地理位置,表示它处于天与地的交界处,远离尘嚣,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净土。
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描述了周围环绕着的水域环境和城阙(城墙和宫殿),类比于古代新丰地区,寓意着祥和与富饶。
玉槛昆仑侧,金枢地轴东:这里提到昆仑山(神话中的仙山)和地轴的东端,玉槛(镶嵌有玉的栏杆)与金枢(黄金制成的枢轴)的使用,进一步强调了仙境的奢华与神圣。
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描述了神仙们朝拜北斗星(古人认为北斗星可以指引方向和调和天地)的景象,以及元始天尊(道教神灵)咏唱南风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崇敬与和谐。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涉及历史人物,汉代君主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的祠堂进行祭祀活动,而淮王(传说中的仙人)则礼遇八位仙人,强调了历史传承与崇敬先贤的传统。
道书编竹简,灵液灌梧桐:描绘了道教经典编纂在竹简上的景象,以及灵液(神话中具有神奇力量的水)浇灌梧桐树的情景,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灵性的培养。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这里描绘了仙境中绿草茂盛的台阶和开满红花的宝树,绿草和红花形成了鲜明对比,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描述了如同画卷般的石楼和深邃空旷的地面,石楼与地镜的对比,展示了仙境的独特风貌和深邃奥秘。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桑海(传说中的深海)已有年岁的累积,而桃源(《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之路无尽,象征着永恒与不朽。
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最后这一部分引用了黄帝(轩辕黄帝)的典故,表示如果黄帝有所询问,他将会在崆峒山(传说中黄帝居住之地)停留三个月,进一步加深了与古代神话的联系,表达了对先贤和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崇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构建了一幅仙境的美丽画卷,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和古代文化传统的深刻情感与敬仰。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古诗词赏析:
杨炯的《和刘长史答十九兄》是一首典型的文人应和之作,展现了作者对道教仙术、自然与文化的深深向往与赞美。该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体现了对古籍中神话传说的深厚理解与崇拜。以下是对诗文的赏析:
### 1. 开篇与背景设置
诗文开篇“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之中,遁甲和太乙宫是道教中重要的概念,象征着神仙的居所和宇宙的秩序,这里的“遁甲”和“太乙”都与占星术相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 2. 对自然与文化的描绘
接下来的“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天门开启、仙气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仙境的氛围。接着“碧落三干外,黄图四海中”通过视觉对比,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与丰富的人文景观,暗示了作者对于理想世界中自然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 3. 社会与人文环境的构建
“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中,“环若水”、“城阙抵新丰”分别描绘了水乡与都邑的环境,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有中原都邑的壮丽,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环境的构想。
### 4. 道教元素与仪式
“玉槛昆仑侧,金枢地轴东”运用了玉槛、昆仑山等道教中的元素,象征着仙境与仙道的存在。“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描述了道教修炼中的朝礼仪式与诵咏活动,体现了作者对道教修行过程的向往与敬仰。
### 5. 历史与神话的融合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将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融合,既有对汉朝文化的敬仰,又有对淮王刘安等神话人物的崇敬,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尊重。
### 6. 精神追求与理想社会
最后,“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美丽的建筑,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与社会形态,其中“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则是对长寿与避世生活的向往。
### 总结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文化、历史与道教的深厚理解与向往。全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仙境画卷,更是作者精神世界与理想社会的映射,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