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zhì yá kǒu
初至崖口
yǔ cóng jī shān lái shū yǔ piāo fēng dù |
雨从箕山来 倏与飘风度 |
qíng míng xī fēng rì lǜ rù nán xī shù |
晴明西峰日 绿缛南溪树 |
cǐ shí kè jīng lú xìng méng zhēn sēng gù |
此时客精庐 幸蒙真僧顾 |
shēn rù qīng jìng lǐ miào duàn wǎng lái qù |
深入清净理 妙断往来趣 |
yì dé liǎng qì rú yán jǐn gòng wàng yù |
意得两契如 言尽共忘喻 |
guān huā jì bù dòng wén niǎo xuán kě wù |
观花寂不动 闻鸟悬可悟 |
xiàng xī wén tiān xiāng yān liú bù néng qù |
向夕闻天香 淹留不能去 |
《初至崖口》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初至崖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到崖口时的所见所感,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示了自然美景和心灵静谧的交融。下面逐段解释:
1.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雨仿佛从箕山那边飘来,瞬间与疾风相会。这句诗描绘了初到崖口时,微雨与疾风交错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动态感的氛围。
2.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雨后天晴,西边的山峰上,阳光照耀,一片明媚。南边的小溪旁,绿树丛生,一片繁茂。这两句描绘了雨后初晴、绿意盎然的自然风光。
3.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在这样的时刻,我作为一个过客,有幸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僧人。这里的“精庐”指的是精美的房屋或禅院,说明作者对所遇见的僧人充满敬意。
4.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这位僧人深入探究清净的哲理,巧妙地解释了生命的来去与乐趣。这句表达了僧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5.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我和僧人的心意契合得如同两颗石头在水中相遇,直到言语都忘了表述,如同无言的默契。这句展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心灵的交流。
6.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我看着静止的花朵,听到空中传来鸟鸣,却能从中领悟到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这里的“寂不动”不仅指花朵的静止,也隐含了内心的平静。
7.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傍晚时分,闻到了天香,让我留连忘返,舍不得离去。这句表达了作者被自然之美深深吸引,不愿离开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的体验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哲理的思考,以及与僧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和交流,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与深邃的意境。
《初至崖口》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初至崖口》这首诗充满了哲学思考与自然美的赞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诗人初至崖口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开篇直接描绘了雨从远方的箕山飘来,随风而至的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动态美,也隐含着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感,预示着新环境的开始。
2.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转而描绘晴朗天气下西峰日出的壮丽和南溪树林的繁茂。这一对比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3.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诗人来到一座精庐(通常指修行者的住所),遇到了一位真正(即纯洁、不染世俗)的僧人。这一句突出了诗人的访古探幽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渴望与高洁之人的相遇。
4.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诗人深入探讨了佛教中的清净之理,巧妙地分析了世间的种种乐趣(趣),通过与僧人的对话,达到了心灵的契合。最后,他感慨于言语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感悟和理解,强调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5.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通过观察静止的花和倾听飞翔的鸟,诗人领悟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命的自由,这是一种对内心平静和自然真理的追求。
6. **向夕闻天香,淹留不能去**:傍晚时分,诗人闻到了阵阵天香,这份美好让他的脚步驻足,不愿意离去。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奇观,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沉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它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更表达了对精神世界、对真理追求的渴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哲学的双重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