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tíng hú
洞庭湖
bào qín dēng jué hè fá mù sù qīng chuān |
抱琴登绝壑 伐木溯清川 |
lù jí yì wèi jǐn shì huí qù zhuǎn mián |
路极意谓尽 势回趣转绵 |
rén yuǎn cǎo mù xiù shān shēn yún jǐng xiān |
人远草木秀 山深云景鲜 |
yú fù hǎi jiào qíng zì xī wēi shàng rán |
余负海峤情 自昔微尚然 |
mí kuàng shí yú zài jīn lái wǎn réng qián |
弥旷十馀载 今来宛仍前 |
wèi kuī xiān yuán jí dú jìn yě rén chuán |
未窥仙源极 独进野人船 |
shí pān rǔ dòu qì lǚ báo tiān chuāng mián |
时攀乳窦憩 屡薄天窗眠 |
yè xián xiǎng sōng yuè cháo jí nòng tái quán |
夜弦响松月 朝楫弄苔泉 |
yīn míng xiàng wài lǐ yǒng xiè qū zhōng yuán |
因冥象外理 永谢区中缘 |
bì tán kě yí lǎo dān shā kān xué xiān |
碧潭可遗老 丹砂堪学仙 |
mò shǐ chí guāng mù kōng lìng guī hè lián |
莫使驰光暮 空令归鹤怜 |
《洞庭湖》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洞庭湖》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次深入洞庭湖的旅行经历。全诗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下面是逐段解释:
### 抱琴登绝壑, 伐木溯清川
诗人怀抱古琴,踏上了山壑的巅峰,伐木穿越清澈的河流。这里以行动开场,展现了诗人对探险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通过“抱琴”这一行为,也暗示了他携带着心灵的琴弦,准备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情感的共鸣。
### 路极意谓尽, 势回趣转绵
随着旅程的深入,道路似乎到了尽头,但心志并未止步。这里的“意谓尽”既有道路的尽头,也暗示了探索欲望的无限。紧接着的“势回趣转绵”,则描绘了道路曲折延伸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道路也是充满起伏与转折的。
### 人远草木秀, 山深云景鲜
随着行程的推进,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远,草木更加青翠,山峰深处云雾缭绕,景色分外清新。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 余负海峤情, 自昔微尚然
诗人追溯自己的情感根源,似乎是在追忆过去的海涯情缘。这里的“负”字表达了情感的沉重与对过去的思念,而“微尚”则可能指的是内心深藏的志趣或情感偏好。
### 弥旷十馀载, 今来宛仍前
历经十余年的光阴流转,诗人再次踏上这段旅程,仿佛时空重叠,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这一段表达了时光荏苒,但对自然和内心的追求永不停息的主题。
### 未窥仙源极, 独进野人船
诗人并未达到传说中的仙源,却独自乘坐野人的船深入未知。这里蕴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 时攀乳窦憩, 屡薄天窗眠
在旅程中,诗人不时攀爬山洞休息,夜晚则在洞顶的天窗下入眠。这些细节描绘了旅行的艰苦与自然的原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连接和内心的平静。
### 夜弦响松月, 朝楫弄苔泉
夜晚,松月之下琴声悠扬;清晨,划船时与苔泉相戏。这里通过声音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共鸣,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的平静与和谐。
### 因冥象外理, 永谢区中缘
诗人寻求超越日常生活的道理,最终选择与尘世断绝联系。这反映了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解脱。
### 碧潭可遗老, 丹砂堪学仙
碧绿的潭水可以让人老有所依,丹砂则能让人学得仙术。这里将自然元素与超凡脱俗的追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 莫使驰光暮, 空令归鹤怜
最后,诗人劝诫不要让时间匆匆流逝,以免让归巢的鹤儿哀怜。这一段寓意深刻,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希望人们能珍惜当下,与自然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深入自然的旅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洞庭湖》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洞庭湖》诗,是一首以作者个人经历与情感为线索,通过游历洞庭湖的经历来表达其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的山水诗。全诗通过丰富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时间和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抱琴登绝壑,伐木溯清川**:开篇即描绘了诗人携带琴,攀登悬崖,伐木穿越清澈的河流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寻求精神与自然共鸣的渴望。这一句使用了动态的意象,体现了诗人的行动和探索精神。
2. **路极意谓尽,势回趣转绵**:随着旅程的深入,诗人的意趣并未因为道路的尽头而终止,反而在回环曲折中发现了新的乐趣。这里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未知时的乐观和探索精神。
3. **人远草木秀,山深云景鲜**:远处的人与草木,以及深山中的云景,都是自然之美的体现。诗人的视线越远,越能感受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也暗示了心灵的开阔与成长。
4. **余负海峤情,自昔微尚然**:诗人自述对海洋边的情怀,即使从很久以前开始,这种情感就一直伴随着他。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5. **弥旷十馀载,今来宛仍前**:历经十多年的时间,诗人再次来到这里,发现自然之美和心灵的触动似乎未曾改变,表达了时间对自然美的永恒性和个人记忆的恒久性。
6. **未窥仙源极,独进野人船**:在探寻自然与神秘的过程中,诗人未能到达某个神秘的源头,却通过与自然和隐居者的接触,体验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宁静。
7. **时攀乳窦憩,屡薄天窗眠**:诗人偶尔攀爬山洞休息,又多次在天窗下睡眠,这种与自然的紧密接触,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深层次的净化和放松。
8. **夜弦响松月,朝楫弄苔泉**:夜晚,琴声伴随着月光下的松林回响,早晨,则是划船时与苔藓泉水的接触,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诗人寻求心灵宁静与和谐的象征。
9. **因冥象外理,永谢区中缘**:通过深入思考自然与宇宙的奥秘,诗人实现了与世隔绝的精神超越,不再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
10. **碧潭可遗老,丹砂堪学仙,莫使驰光暮,空令归鹤怜**:碧绿的潭水可以让人遗世独立,赤红的丹砂可以助人成仙。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让时光流逝,空留遗憾,希望像归鹤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的感悟以及对人生追求的哲理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