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fǎ huá sì
游法华寺
shì shì huái sān yǐn qīng jīn yè sì chán |
释事怀三隐 清襟谒四禅 |
jiāng míng cháo wèi luò lín xiǎo rì chū xuán |
江鸣潮未落 林晓日初悬 |
bǎo yè jiāo xiāng yǔ jīn shā tǔ xì quán |
宝叶交香雨 金沙吐细泉 |
wàng xié zhōu kè qù sī fā hǎi rén yān |
望谐舟客趣 思发海人烟 |
gù lì réng liú mǎ chéng bēi jiǔ qì chuán |
顾枥仍留马 乘杯久弃船 |
wèi yōu guī fù yuè qiě shí niǎo yún tián |
未忧龟负岳 且识鸟耘田 |
lǐ qì dōu wú xiàng xīn míng bù jì quán |
理契都无象 心冥不寄筌 |
ān qī shù kě yī tiān dì dé qí nián |
安期庶可揖 天地得齐年 |
《游法华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游法华寺》通过作者宋之问的游寺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哲学和佛教思想的深刻感悟。我们依次解析每一句:
1. **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释意为,释怀人间琐事,心怀淡泊,去拜访四禅的境界。"三隐"可能指的是《三隐》诗,暗示放下世俗之事,"四禅"是佛教八定的最后四个阶位,代表精神的纯净与深度的专注。
2. **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意指江水波涛声依然响亮,潮水还未完全退去,而树林在清晨的微光中,太阳才刚刚升起。这种景象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
3. **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诗句描述了寺内宝叶与香雨交相辉映,金沙中细泉潺潺流出,象征着大自然的纯净与佛门的神圣和谐。
4. **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望向远方,与舟客一同感受旅途的乐趣,思绪随着海上的人烟飘向远方。这里表达了对旅途和海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5. **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顾念马儿在马厩中等待,已经很久没有乘坐船只了。此句似乎暗示了过去的某种活动或状态,现在有所改变,引人思考变化与选择。
6. **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不担心乌龟能否背负山岳,而是认识到了鸟儿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这一句通过对比乌龟与鸟儿的能力,隐喻了对能力与价值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赞赏。
7. **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这里的“理契”意为理解或契合,"都无象"意味着没有表象,"心冥"是指心灵的宁静,"不寄筌"暗示了不依赖外在形式或手段。整体表达出一种超越表象、追求内在精神境界的思想。
8. **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安期是道教中的一位长寿神仙,"庶可揖"表示有望与之相会。"天地得齐年"意味着与天地同寿,暗示了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精神境界。整体表达出对长寿和永恒的向往,以及对与神仙相遇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佛教思想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哲学的深刻感悟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境界。
《游法华寺》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游法华寺》诗,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景融合的佳作,通过对游历寺庙过程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表达出对佛法智慧、自然和谐与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承转合**:诗的开头“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直接点明了游历寺庙的初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接着,“江鸣潮未落,林晓日初悬”描绘了清晨江边、林间的宁静美景,引人入胜。中间部分通过“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等描绘,展现了自然与法华寺环境的和谐与美好,进一步深化了对宁静、和谐的追求。后半部分“望谐舟客趣,思发海人烟”等,通过联想与想象,进一步将个人情感与更广阔的宇宙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宇宙万物与佛法真理的追求和理解。
2. **意象与象征**: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宝叶”、“香雨”、“金沙”、“细泉”等,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佛法的光辉与滋养。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描写,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视觉的美感,更蕴含了深刻的精神寓意。
3. **情感与哲思的融合**: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顾枥仍留马,乘杯久弃船”等诗句,展示了诗人对俗世生活的留恋与对精神追求的决绝。同时,“未忧龟负岳,且识鸟耘田”等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与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回归自然的哲思。
4. **结语**:“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强调了佛法与自然法则的深层联系,以及心灵冥想的至高境界。最后“安期庶可揖,天地得齐年”表达了对智慧与时间界限的超越,追求与自然宇宙合一的理想状态。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游法华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对个人精神追求、自然与佛法智慧融合的深刻反思与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