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o fā dà yǔ lǐng
早发大庾岭
chén dēng xiē mǎ lǐng yáo wàng fú niú shān |
晨登歇马岭 遥望伏牛山 |
gū chū qún fēng shǒu xióng xióng yuán qì jiān |
孤出群峰首 熊熊元气间 |
tài hé yì cuī wéi shí shàn héng shǎn shū |
太和亦崔嵬 石扇横闪倏 |
xì cén hù zǎn yǐ fú yǎn jìng bēn cù |
细岑互攒倚 浮巘竞奔蹙 |
bái yún yáo rù huái qīng ǎi jìn kě jū |
白云遥入怀 青霭近可掬 |
tú xún líng yì jì zhōu gù qiè xīn mù |
徒寻灵异迹 周顾惬心目 |
chén fú niǎo lù xíng mù tóu rén yān sù |
晨拂鸟路行 暮投人烟宿 |
jīng dào yuǎn mí xiù lì yù qiū xīn shú |
粳稻远弥秀 栗芋秋新熟 |
shí suǐ fēi yī yán yào miáo nǎi wàn zú |
石髓非一岩 药苗乃万族 |
jiān guān tà yún yǔ liáo rào yuán shuǐ mù |
间关踏云雨 缭绕缘水木 |
xī jiàn shāng shān zhī nán dào chǔ xiāng zhú |
西见商山芝 南到楚乡竹 |
chǔ zhú yōu qiě shēn bàn zá fēng xiāng lín |
楚竹幽且深 半杂枫香林 |
hào gē qīng tán qū jì ěr táo yuán xīn |
浩歌清潭曲 寄尔桃源心 |
《早发大庾岭》古诗词释义:
这首《早发大庾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描绘了一位诗人清晨从大庾岭出发,一路行至山间景色的美妙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
**首段**:
**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诗人清晨登山,远眺伏牛山,表达了行旅的开始。
**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形容大庾岭在群山中显得独立突出,气势磅礴,仿佛与天相接,充满生命力。
**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太和是山的名字,意指太和山巍峨耸立,石壁如扇,光芒闪烁,生动描绘了山石的形态与光影效果。
**细岑互攒倚,浮巘竞奔蹙**:细小的山峦彼此紧挨,争相倚靠,远处的山巘则仿佛在竞相奔向山脚,充满了动感。
**白云遥入怀,青霭近可掬**:远处的白云仿佛轻轻进入诗人的怀抱,近处的青色云雾则伸手可触,营造了清新脱俗的氛围。
**徒寻灵异迹,周顾惬心目**:诗人徒步行进,寻找山中奇异的踪迹,环顾四周,心中满是愉悦与满足。
**晨拂鸟路行,暮投人烟宿**:清晨披着鸟鸣声行走,傍晚则投宿于有人烟的地方,表达了旅行中的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次段**:
**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远处的稻田一片金黄,生机勃勃;秋天的栗子和芋头都已成熟,丰饶景象。
**石髓非一岩,药苗乃万族**:石洞中不仅有石髓,还有各种草药,展现了山中的丰富自然资源。
**间关踏云雨,缭绕缘水木**:在云雨之间穿梭,沿着水流和树木行进,描绘了行旅的艰辛与美景。
**西见商山芝,南到楚乡竹**:诗人西行见到了商山的灵芝,南行到了楚乡的竹林,表达了旅行的广阔与多样。
**楚竹幽且深,半杂枫香林**:楚乡的竹林幽深,其中夹杂着枫树和香林,增添了自然的神秘感。
**浩歌清潭曲,寄尔桃源心**:诗人歌唱着,沿着清澈的潭水行进,心中怀有寻找桃花源的愿望,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早发大庾岭》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早发大庾岭》是一首描绘了诗人清晨从大庾岭出发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和复杂心情的诗篇。全诗以早晨的出发为线索,由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描绘了山川的壮美、自然的生机、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传达出一种积极进取、渴望探索的精神。
**首句“晨登歇马岭”**,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歌的主题——诗人清晨出发,踏上了前往大庾岭的旅程。这里的“歇马岭”意味着诗人需要在山岭间行进,可能会遇到崎岖的山路。
**“遥望伏牛山,孤出群峰首”**,这里描绘了诗人远眺伏牛山的景象,它仿佛是众多山峰中的佼佼者,孤独而高耸,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太和”可能是大庾岭的一个地名或更广泛的山岭,与伏牛山遥相呼应,展现出山岭的连绵不绝和陡峭险峻。这里的“石扇横闪倏”生动描绘了山间石壁的形态,仿佛是自然中一幅流动的画卷。
**“细岑互攒倚,浮巘竞奔蹙”**,进一步描绘了山岭的复杂与多样性,细小的山峰相互依偎,高耸的山峦竞相奔腾,展现了山地地貌的多姿多彩。
**“白云遥入怀,青霭近可掬”**,这里用白云和青霭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大自然的怀抱,充满了神秘与诗意。
**“徒寻灵异迹,周顾惬心目”**,诗人表达了对山中灵异之迹的探寻和欣赏,心中的满足感溢于言表,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敬畏。
**“晨拂鸟路行,暮投人烟宿”**,描述了诗人在山间跋涉,从晨至暮的行进过程,最终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歇息。
**“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通过描写田野上的丰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丰饶与生命的活力。
**“石髓非一岩,药苗乃万族”**,这里不仅提到了岩石的形态各异,还提到了山中的药用植物丰富多样,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神秘。
**“间关踏云雨,缭绕缘水木”**,诗人描述了行进途中的艰难与美好,云雨间穿行,水木旁蜿蜒,充满了探险的色彩。
**“西见商山芝,南到楚乡竹”**,通过见到商山的芝草和楚乡的竹林,诗人或许是在想象中延伸了旅程的象征意义,寓指了对知识、文化的追求。
**“楚竹幽且深,半杂枫香林”**,进一步描绘了楚乡的自然景观,幽深的竹林与枫香林相互交织,增添了几分诗意和静谧。
**“浩歌清潭曲,寄尔桃源心”**,诗人用浩歌回应清澈的潭水,似乎在追寻古代《桃花源记》中的那份理想与宁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审美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