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g bái xián piān
放白鹇篇
wáng zǐ qiáo ài shén xiān |
王子乔 爱神仙 |
qī yuè qī rì shàng bīn tiān bái hǔ yáo sè fèng chuī shēng |
七月七日上宾天 白虎摇瑟凤吹笙 |
chéng qí yún qì xī rì jīng xī rì jīng |
乘骑云气吸日精 吸日精 |
zhǎng bù guī yí miào jīn zài ér rén fēi |
长不归 遗庙今在而人非 |
kōng wàng shān tóu cǎo cǎo lù shī rén yī |
空望山头草 草露湿人衣 |
《放白鹇篇》古诗词释义:
《放白鹇篇》是宋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个与神仙相关的故事。下面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这里提到了王子乔,他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对于神仙有深厚的兴趣。故事发生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中国传统中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但在这里被用作神话故事背景,王子乔在这一天升天成仙。
2.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描述了王子乔成仙后的场景。他骑在云气之上,周围有白虎(象征权力和保护)摇动着瑟(古代一种乐器),凤凰吹着笙(另一种乐器)。这场景充满着仙境的气氛,描绘出王子乔与神仙的亲密关系,以及他能与这些神兽互动的能力。
3. **吸日精,长不归**:这里的“吸日精”可能是指吸取自然界的精华或力量,象征着王子乔成仙后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然而,“长不归”可能是指他再也没有返回人间,不再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
4. **遗庙今在而人非,空望山头草**:诗人感叹于王子乔升天之后,留下的庙宇还在,但是当初与他一起的人已经不在了。这里使用了“空望山头草”的意象,表达了一种空虚和失落的感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5. **草露湿人衣**:最后,诗人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草尖上露珠闪闪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油然而生。草露象征着短暂与易逝,与之前对神仙世界的美好描述形成对比,加深了对无常和遗憾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与神仙世界相关的传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放白鹇篇》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放白鹇篇》是一首借古喻今的诗歌,通过对古代神话人物王子乔的描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不仅融入了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思想,也渗透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永恒追求的深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神话人物与主题设定**:王子乔是道教神话中的仙人,传说他能够驾云飞升。诗人在开篇就提到了王子乔与神仙的关联,通过这样的设定,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超脱现实、充满奇幻色彩的背景,借此探讨人生与时间的主题。
2. **时间的流逝**:“七月七日上宾天”描绘了王子乔成仙的瞬间,仿佛是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了人生转变,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通过这一描述,诗人巧妙地将具体的历史事件与更广泛的哲理思考联系起来。
3. **象征意义**:“白虎摇瑟凤吹笙”使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白虎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力量与守护;凤吹笙则更进一步,凤是祥瑞的象征,而笙则代表音乐与和谐。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和谐的氛围,象征着王子乔成仙后的超凡境界。
4. **对永恒的追求与失落**:“乘骑云气吸日精,吸日精,长不归”表达了一种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但“长不归”则暗示着追求的最终归宿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暂时别离或是生命的有限性。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宇宙间真理的深层次思考。
5. **怀古与感慨**:“遗庙今在而人非,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庙宇虽在,但当年的人物已不再,山头的草木见证了时间的流转,而诗人通过“草露湿人衣”这一细节,寓情于景,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放白鹇篇》不仅是一首描绘神话人物的诗歌,更是诗人对生命、时间、存在意义等深刻哲学问题的探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宋之问成功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既富有想象力又富含哲理的宇宙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