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xiāo yǐn zèng sī mǎ chéng zhēn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
xià sōng shān xī duō suǒ sī xié jiā rén xī bù chí chí |
下嵩山兮多所思 携佳人兮步迟迟 |
sōng jiān míng yuè zhǎng rú cǐ jūn zài yóu xī fù hé shí |
松间明月长如此 君再游兮复何时 |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冬宵引赠司马承祯》是宋之问(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赠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司马承祯(道教高士,号“天台白云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以下是逐段解释:
1. **下嵩山兮多所思**:在下山的途中,心中有很多思绪。嵩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诗人可能是在从嵩山返回途中所作此诗,思绪万千,既有离别之感,也有对山中美好景色的怀念。
2. **携佳人兮步迟迟**:与佳人同行,脚步迟迟,不愿离去。这里的“佳人”不仅仅指女性,也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理想。步步留连,表达了对陪伴的珍惜与不舍。
3. **松间明月长如此**:松树间,月光永远如此明亮。这句话描绘了自然美景,暗喻了诗人对永恒不变的美好事物的向往。月光象征着纯净、永恒与超脱。
4. **君再游兮复何时**:朋友啊,你下次再来游玩,又会是何时呢?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依托,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虽短,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标题中的“冬宵”表明了诗歌创作的时间背景,而“引赠司马承祯”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司马承祯的深切情感和敬意。
1. **情感的表达**:首句“下嵩山兮多所思”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思绪万千,他在离开嵩山时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对嵩山美景的留恋,更是对司马承祯的不舍和怀念。同时,“多所思”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友人重逢的期待。
2. **场景的描绘**:“携佳人兮步迟迟”描绘了一幅两人在山间缓缓行走的画面,月光洒在松树间,周围一片静谧。这个场景既有浪漫的情调,也暗示了诗人与司马承祯之间深厚的友情。佳人在此处不仅指女性友人,也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理想的寄托。
3. **意境的营造**:“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通过“明月长如此”表达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再会无期的感慨。这既是对当下时光的珍惜,也是对与友人未来相聚的期盼。
4. **整体风格**:这首诗整体风格含蓄而深沉,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冬宵引赠司马承祯》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饱含深情、寓意深远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