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 suǒ sī ( yī zuò liú xī yí shī , tí yún dài bēi bái tóu wēng )
有所思(一作刘希夷诗,题云代悲白头翁)
dēng tiān mén xī zuò pán shí zhī lín xún qián cóng cóng xī wèi bàn |
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 前漎漎兮未半 |
xià mò mò xī wú yín fēn yǎo tiǎo xī yán yǐ pī yǐ péng chì |
下漠漠兮无垠 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 |
dòng jiāo gé xī fēng léng céng yǐ lóng lín sōng yí xiù zhuǎn |
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 松移岫转 |
zuǒ biàn ér yòu yì fēng shēng yún qǐ |
左变而右易 风生云起 |
chū guǐ ér rù shén wú yì bù zhī qí líng guài rú cǐ |
出鬼而入神 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 |
yuàn yóu yǎo míng xī jiàn yǔ rén zhòng yuē |
愿游杳冥兮见羽人 重曰 |
tiān mén xī qióng chóng huí hé xī zǎn cóng |
天门兮穹崇 回合兮攒丛 |
sōng wàn jiē xī zhù rì shí qiān xún xī yǐ kōng |
松万接兮柱日 石千寻兮倚空 |
wǎn yīn xī zú fēng xī yáng xī xì hóng |
晚阴兮足风 夕阳兮赩红 |
shì yī wàng xī duó pò kuàng zhòng miào zhī wú qióng |
试一望兮夺魄 况众妙之无穷 |
《有所思(一作刘希夷诗,题云代悲白头翁)》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有所思》描述了作者登临天门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神秘超凡之物的渴望。以下是对诗中每段意思的逐段解释:
**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
作者开始描述自己站在一块崎岖不平的石头上,俯瞰着远处的山峰,似乎还未到达半山腰,而脚下则是无尽的深渊。这里暗示着作者在追求理想或目标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以及面对未知的深邃和广阔。
**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
描述了山峰与岩石的形状和纹理,好像岩石上铺满了展开的鹏鸟翅膀,峰顶则如同龙的鳞片层层叠叠。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辽阔和复杂。
**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
诗句描述了自然界的动态景象,松树随风摇曳,云层变幻不定。风起云涌,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超凡脱俗的世界之中。这里的“出鬼而入神”既可能是对自然现象的比喻,也隐含着作者对于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见羽人:**
作者感叹于天门及其周围环境的神奇,表达了一种渴望与超自然存在相遇的渴望。这里的“羽人”通常象征着仙人或超凡脱俗的存在,反映了作者对超越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的向往。
**重曰,天门兮穹崇,回合兮攒丛,松万接兮柱日,石千寻兮倚空:**
作者再次描绘天门的雄伟壮观,强调了其在天空中形成的巨大穹顶,以及密集的松树和高耸入云的岩石。这些形象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崇高追求和坚定信仰。
**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
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晚风和赤红的夕阳为天门的壮丽景色增添了神秘与魅力。作者感叹于眼前景致的震撼力,并预示了“众妙之无穷”,即自然界的美好与奇妙是无限的,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奥秘的无限好奇和探索欲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超自然世界和精神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无限探索和追求。
《有所思(一作刘希夷诗,题云代悲白头翁)》古诗词赏析:
《有所思》(一作刘希夷诗,题云代悲白头翁)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而实际上此诗的作者为刘希夷,宋之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增删。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并寄寓了作者对于自由、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于神秘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首先,诗歌开篇以“登天门兮坐盘石之嶙峋”引入,形象地描绘了登山时的艰难与壮观景象,暗示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决心。随后,“前漎漎兮未半,下漠漠兮无垠”则展示了山势的连绵不绝与天地的广阔无垠,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和壮丽感。接下来,“纷窈窕兮岩倚披以鹏翅,洞胶葛兮峰棱层以龙鳞”更是以自然界的雄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以鹏翅和龙鳞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岩的壮观与复杂。
“松移岫转,左变而右易”表现了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动态性。同时,“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则寓言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与之相呼应的是作者对于“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见羽人”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与神秘世界对话的向往。
“天门兮穹崇,回合兮攒丛,松万接兮柱日,石千寻兮倚空”再次强调了天门的高耸与自然界的壮丽。晚阴和夕阳的描写,更是赋予了画面以时间和色彩的变化,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丰富。最后一句“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则以一望即被夺魄的强烈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无限魅力的赞叹,同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进行了升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超脱的向往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