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ng shǎo lín sì yìng zhì
幸少林寺应制
guǎng lè zhāng qián diàn zhòng qiú gǎn shèng xīn |
广乐张前殿 重裘感圣心 |
qì míng shuāng yuè jǐn tíng shù xuě yún shēn |
砌蓂霜月尽 庭树雪云深 |
jiù wò cān chén yù cí ēn tiǎn hàn lín |
旧渥骖宸御 慈恩忝翰林 |
wēi chén yī hé xìng zài dé tīng yáo qín |
微臣一何幸 再得听瑶琴 |
《幸少林寺应制》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幸少林寺应制》是一首应制诗,应制诗通常是在帝王或官员庆祝某一盛事时所作,表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在前殿张起了广大的音乐,穿着厚重的裘衣,感受到了圣上的深恩。这里的“广乐”指的是大乐,即宫廷音乐;“重裘”则表示穿着厚重的裘衣,用来形容礼节之隆重。这一句表达的是在皇宫中举行盛大庆典的情景,以音乐和服饰来展现对皇帝恩宠的感激。
2. **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台阶上铺着霜月般洁白的石板,庭院中的树木在雪的覆盖下显得更加深邃。这里的“砌蓂霜月”和“庭树雪云深”用自然景观的描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含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对皇帝恩泽的深切感受。
3. **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皇帝曾经多次乘坐龙车临幸,而我有幸成为翰林院的官员,深受恩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多次恩宠的感激,以及自己作为翰林院官员所享受的待遇,强调了这份荣誉和恩赐对个人的重要性。
4. **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作为微不足道的臣子,我该有多么幸运,能够再次聆听瑶琴之音。在这里,“微臣”表示谦逊的自称,强调自己身份的卑微。而“瑶琴之音”通常象征着高雅的艺术或帝王的恩宠,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再次享受到这种艺术享受的深深感激和幸运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庆典的盛况、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个人对皇恩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深恩的感激和内心的荣幸之情。
《幸少林寺应制》古诗词赏析:
《幸少林寺应制》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少林寺拜见皇帝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恩遇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作为朝廷文官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用词工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首先,诗的开头“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描绘了壮观的迎驾场景。广乐(大规模的音乐)在前殿响起,这是皇帝出行的盛大仪仗,表现了皇帝的尊贵与权威。宋之问用“重裘”一词,既体现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皇帝对文官的恩宠与关怀,因为天冷时,皇帝会考虑到文官的穿着与感受。
接着,“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肃穆、庄严的氛围。砌蓂(古代的一种乐舞)与霜月、庭树与雪云的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给人一种时间的流转感和历史的纵深感。
“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皇帝恩遇的感激之情。这里的“旧渥”指的是过去的恩泽,而“骖宸御”则比喻为陪同皇帝出行,形象地表达了皇帝对文官的关怀与重用。作者以“忝翰林”自谦,表示自己作为朝廷的翰林官员,能有幸跟随皇帝,深感荣幸与感激。
最后,“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两句,表达了作者作为微臣的极度荣幸,以及能够再次听到瑶琴演奏的喜悦。瑶琴是中国古代的名贵乐器,这里借瑶琴的演奏,象征皇帝对文官的恩赐与赏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崇敬与感激,同时也流露出文人士大夫对于能够得到君主赏识的自豪与满足感。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幸少林寺应制》通过描绘皇帝的盛大出行与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皇帝恩遇的感激之情,以及作为朝廷文官的自豪与满足。诗中巧妙运用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语言工整,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