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ōng shān lǐng yìng zhì
松山岭应制
fù dào kāi xíng diàn gōu chén liè jìn bīng |
复道开行殿 钩陈列禁兵 |
hé fēng chuī gǔ jiǎo jiā qì dòng qí jīng |
和风吹鼓角 佳气动旗旌 |
hòu qí huí tiān yuàn qián shān rù yù yíng |
后骑回天苑 前山入御营 |
wàn fāng jù xià bài xiāng yǔ lè shēng píng |
万方俱下拜 相与乐升平 |
《松山岭应制》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这首《松山岭应制》描绘了壮观的皇家礼制场景,表达了对君主和国家和平繁荣的颂扬。以下逐段解释其意思:
1. **复道开行殿,钩陈列禁兵**:复道即双重通道,这里象征着通往宫殿的宏伟道路。行殿是指临时搭建的宫殿,用于举行重要仪式。钩陈,古星名,这里指列阵,暗示了宫廷军队的整肃排列。这两句描绘了通往行殿的道路开阔,宫廷军队整齐列阵的景象。
2. **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和风指的是温和的春风,鼓角指军中号角和战鼓,佳气象征吉祥之气,旗旌代表旗帜和旌旗。这两句描述了春风和暖,吹动着军中号角和战鼓,吉祥之气弥漫在旗帜和旌旗间,营造出一片和谐而又庄严的氛围。
3. **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后骑意指跟随的骑兵,天苑可能是指皇家的园林,御营则是君主的军事营地。这两句描述了骑兵从后方返回天苑,而前方的山脉则引领视野进入御营,进一步展示了壮观的皇家活动规模。
4. **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万方代表天下所有地方,下拜是指臣民向君主行礼,乐升平意味着欢庆国家的繁荣和平。这句表达了天下臣民一同向君主致敬,共同欢庆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皇家礼制和庆典的描绘,展现了君主的权威和国家的稳定,表达了作者对君主和国家和平繁荣的颂扬。
《松山岭应制》古诗词赏析:
《松山岭应制》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的一首应制诗。应制诗通常是在皇帝或皇室重要活动时所作,以歌功颂德、表达臣民的忠诚和赞美之情。这首诗通过对松山岭上壮观的景象和皇室军队的描述,展现了宏大的场面和盛世的气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君主治国理政的颂扬。
1. **复道开行殿**:此句描绘了恢弘的行宫开道之景,表现了君主出行时的庄严和威严。
2. **钩陈列禁兵**:通过“钩列”形象地展现了军队排列整齐、纪律严明的场景,暗示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和稳定。
3. **和风吹鼓角**:和风与鼓角相映成趣,描绘了在和平安详的环境中军队训练的场景,体现了军民和谐与和平之治的愿景。
4. **佳气动旗旌**:佳气是指吉祥之气,旗旌则是指旗帜。此句表达了在和平时期,旗帜飘扬,象征国家繁荣昌盛。
5. **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通过“后骑”和“前山”的描绘,展示了军队行进的动态场景,以及军队驻扎的御营的壮丽,进一步展现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气势。
6. **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最后两句集中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赞颂。"万方"指四方,"俱下拜"形容四面八方的人都向君主表达敬意和赞颂,"乐升平"则表达了人民在盛世下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观的场景,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深刻期盼和赞美。
综上所述,《松山岭应制》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赞美之辞,展现了唐代盛世的风貌和君主的英明治国,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和对君主的忠诚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