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chán dìng sì gé ( yī zuò dēng zǒng chí sì gé )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
zhí shì pī sān shěng zhòng guān bì qī mén |
直事披三省 重关闭七门 |
guǎng tíng lián xuě jìng shēn wū xǐ lú wēn |
广庭怜雪净 深屋喜炉温 |
yuè huǎng huā xū fù fēng chuāng zhú àn xuān |
月幌花虚馥 风窗竹暗喧 |
dōng shān bái yún yì zī xī jì qín zūn |
东山白云意 兹夕寄琴尊 |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登禅定寺阁》这首诗描绘了登临寺院阁楼时所见所感,融合了自然景致与内心的感悟。我们分段来解析:
**直事披三省,重关闭七门,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
- **直事披三省**:直指事情,三省即指古人自省修身的三个要点:为人、处事、为官。这句可能指的是作者在面对现实或决策时的审慎思考。
- **重关闭七门**:这里可能是借用佛教中的概念,重关闭七门意指闭上眼,放下杂念,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也可理解为关闭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反省与修炼。
- **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广庭即广阔的庭院,雪净暗示环境的纯净与静谧;深屋与温暖的炉火对比,营造出一种避世的温暖与安逸,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东山白云意,兹夕寄琴尊:**
- **月幌花虚馥**:月幌指月光照在窗帘上,花虚馥则是花的香气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显浓郁,形象地描绘了月夜花香的美好。
- **风窗竹暗喧**:风中的竹叶随风起舞,虽然在深夜,但声音响亮,与前面的月幌花虚馥形成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谧共存。
- **东山白云意**:东山白云,是古代文人表达归隐思想和闲适生活态度的常见意象,白云悠悠,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 **兹夕寄琴尊**:兹夕,今夜;寄琴尊,即今夜以琴酒寄托心情。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在这样的夜晚,通过弹琴饮酒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寻找心灵的慰藉和超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在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过程中,对美好自然与精神世界深沉的向往和寄托。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登禅定寺阁》是一首描绘诗人登高远眺、感受自然与内心的诗作。诗中的语言富有层次感,既描绘了禅定寺阁的景致,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平静的主题。
首联“直事披三省,重关闭七门”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这里,“三省”可能指佛教中对自身行为的反省,“七门”可能代表生活中的各种纷扰和诱惑。这句诗揭示了诗人登高后内心的一次自我省察,仿佛通过关闭生活中的纷扰,披开内心的三省,寻求更加清晰和纯净的心灵状态。
颔联“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描绘了登高后所见的雪后清冷与屋内炉火的温暖,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冷暖交加的氛围,既体现了外部自然景观的纯净与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在冷暖之间的微妙感受。
颈联“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进一步深化了景物的描绘,月光下的窗帘、花香与竹影的喧闹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夜景图。这里的“虚馥”和“暗喧”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月光下的花香似乎更加淡雅而深远,风中的竹声则似乎更加生动而充满生机,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活力。
尾联“东山白云意,兹夕寄琴尊”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东山白云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然之境,而“兹夕寄琴尊”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将此刻的宁静与愉悦寄托于琴声之中,寻求与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共鸣。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和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后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