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lǐ sī hù kuí
答李司户夔
bó mù qǔ jiāng tóu rén cí zàn kě liú |
薄暮曲江头 仁祠暂可留 |
shān xíng wú yǐn jì yě sè biàn chéng qiū |
山形无隐霁 野色遍呈秋 |
hé fù xiāng quán mì téng yuán bǎo shù yōu |
荷复香泉密 藤缘宝树幽 |
píng shēng yàn chén shì guò cǐ hū yōu yōu |
平生厌尘事 过此忽悠悠 |
《答李司户夔》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答李司户夔》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及隐逸生活的感慨的诗作。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诗的意思:
1. **薄暮曲江头, 仁祠暂可留:** 这句描述的是傍晚时分,诗人站在曲江的河畔,有一座仁祠(可能是祭祀仁德之人的祠堂)让人暂时驻足停留。薄暮,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光线昏暗。
2. **山形无隐霁, 野色遍呈秋:** 山脉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晰,不再隐藏在云雾之中,展现出其真实的轮廓。田野在秋风的吹拂下,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3. **荷复香泉密, 藤缘宝树幽:** 荷花在清澈的泉水边盛开,香气四溢,枝叶繁密。藤蔓缠绕在宝树上,为树木增添了一份幽静的气氛。
4. **平生厌尘事, 过此忽悠悠:** 整个人生中,作者曾经厌倦世俗尘埃中的琐碎事务,而今,在这里,他突然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宽慰,仿佛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空。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新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宋之问通过诗中的景物,表达了对宁静、纯净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纷扰的逃避。
《答李司户夔》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答李司户夔》是唐代诗歌中的一首佳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情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唐代山水诗的创作手法,通过对曲江头仁祠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首联“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薄暮时分,诗人来到了曲江头的仁祠,暂且停留,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里“仁祠”作为佛教或者道教的圣地,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神圣与宁静的色彩。
接着,“山形无隐霁,野色遍呈秋”两句描绘了山形清晰可见,无云无雾,展现出了一幅秋日山野的美丽画卷。这不仅赞美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含着诗人对宁静、纯净生活的向往。
“荷复香泉密,藤缘宝树幽”则进一步描绘了曲江头的自然风光,荷叶密布,泉水清澈,藤蔓缠绕在古老的宝树上,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这里的“香”字,不仅指自然界的香气,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沉喜爱与追求。
最后,“平生厌尘事,过此忽悠悠”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繁琐事务的厌倦,以及在自然美景面前瞬间获得的内心平静与释然。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一面。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答李司户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曲江头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