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wú zhōu
经梧州
yuè lǐng qiān chóng hé mán xī shí lǐ xié |
越岭千重合 蛮溪十里斜 |
zhú mí qiáo zi jìng píng zā diào rén jiā |
竹迷樵子径 萍匝钓人家 |
lín àn jiāo fēng yè yuán xiāng fù jú huā |
林暗交枫叶 园香复橘花 |
shuí lián zài huāng wài gū shǎng zú yún xiá |
谁怜在荒外 孤赏足云霞 |
《经梧州》古诗词释义:
这首《经梧州》是宋之问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经过梧州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以下是逐段解释:
1. **越岭千重合, 蛮溪十里斜** - 这句描绘的是沿途的地理特征,诗人在翻越重重山岭后,经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十里蛮溪。这里的“蛮溪”可能指的是南方较为偏远、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溪流。
2. **竹迷樵子径, 萍匝钓人家** - 这两句展示了乡村的景象,竹林迷漫,让行走在山间小径的砍柴人难以辨认方向;池塘或河边长满浮萍,映衬出钓鱼人家的静谧与宁静。
3. **林暗交枫叶, 园香复橘花** - 在深邃的树林中,暗绿色的枫叶交织在一起,展现出秋天的景色;园中橘花盛开,香气扑鼻,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和自然的生机。
4. **谁怜在荒外, 孤赏足云霞** - 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在这个偏远的地方,没有人理解他的孤独与寂寞,他只能独自欣赏周围美丽的云霞和自然景观。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人世繁华的疏远感。
综上所述,《经梧州》不仅描绘了梧州地区的自然风光,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的深深向往。
《经梧州》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经梧州》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描绘了作者途经梧州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下面逐句赏析:
1. **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首句“越岭千重合”描绘了山岭连绵起伏的景象,展现出旅途的艰辛与遥远。后一句“蛮溪十里斜”则点出路途的蜿蜒曲折,描绘了河流的蜿蜒流淌,两句话共同构建了一幅山水相依、道路蜿蜒的壮丽画面。
2.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这一联聚焦于旅途中的小景。竹子的茂密遮挡了小路,暗示了行旅的困难和自然环境的原始。而“萍匝钓人家”则描绘了湖面上漂浮的浮萍围绕着钓鱼人的家,温馨而宁静,展现了水乡的生活情趣。
3. **林暗交枫叶,园香复橘花**。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枫叶与橘花的交相辉映,不仅展现了色彩的丰富,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生机。特别是“园香复橘花”一句,通过橘花的香气,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好,也蕴含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感叹。
4.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在“荒外”之地,诗人独自欣赏着自然之美,这里的“荒外”既可理解为远离繁华、人烟稀少的地方,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孤寂与超脱。而“孤赏足云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到欣赏和内心的满足,隐含了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宋之问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