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sháo zhōu guǎng jiè sì
游韶州广界寺
mǎ shàng féng hán shí chóu zhōng shǔ mù chūn |
马上逢寒食 愁中属暮春 |
kě lián jiāng pǔ wàng bú jiàn luò yáng rén |
可怜江浦望 不见洛阳人 |
běi jí huái míng zhǔ nán míng zuò zhú chén |
北极怀明主 南溟作逐臣 |
gù yuán cháng duàn chù rì yè liǔ tiáo xīn |
故园肠断处 日夜柳条新 |
《游韶州广界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之问所作的《游韶州广界寺》,下面是逐段解释其意思:
1.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骑在马上时正值寒食节,心中满是愁绪,却又是暮春时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的习俗;而暮春则是春季即将结束的时节,充满了离别和哀愁的情绪。
2.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多么令人惋惜,我只能够远望江边,却看不见洛阳的朋友们。这里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朋友,只能远眺而无法相见的悲伤和孤独感。
3.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我心向北,怀念光明的君主,却被流放到了南方的深海之地。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希望被召回的心愿,同时又因被贬谪而感到无奈和失落。
4.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对家乡的思念令我心痛不已,虽然身处异乡,但日夜间看到新绿的柳条,却更让我想起故园的美好。这里的“柳条新”既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象征着对新生活的适应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诗人被贬韶州(今广东韶关)的个人遭遇为背景,表达了其在异乡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皇恩的怀念与忠诚。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季节对比(寒食节的凄凉与暮春的生机),以及象征手法(柳条新象征新生与希望),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游韶州广界寺》古诗词赏析:
《游韶州广界寺》是宋之问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与对时局的感慨。全诗结构严谨,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而又富含哲理,展现了一位身处逆境、心怀家国的诗人形象。
首联“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描绘了诗人游历韶州广界寺时的场景,寒食节的冷清与暮春季节的生机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愁中”二字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局的忧虑,也有对亲人和故园的深切思念。
颔联“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中,“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见到家乡亲人、无法回到洛阳的深深遗憾,江浦与洛阳两地遥遥相望,却难以跨越的地理阻隔,使得诗人的情感愈发强烈。
颈联“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揭示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和身世变迁。作为“逐臣”,诗人远离朝廷,身处偏远之地,对“明主”的怀念则表达了对公正与理想政治的渴望,即使在逆境中,心中对国家和理想的执着依然不减。
尾联“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以自然景象反衬内心的悲痛与思念。春天柳条的新生,反衬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深,心中思念与外界自然景象的对比,使得情感更加细腻而动人。日夜的更替、柳条的更新,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寒食、暮春、江浦、洛阳、明主、逐臣、故园、柳条等意象,构建了一幅深沉而又壮阔的情感画卷。宋之问以深邃的笔触,表达了对亲人、家乡、理想与现实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逆境中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