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g xuān wáng wǎn cí sān shǒu
梁宣王挽词三首
jiù jiāo cǐ líng luò yǔ qì fǎng yí chén |
旧交此零落 雨泣访遗尘 |
jiàn jǐ chuán hǎo shì chí tái shāng gù rén |
剑几传好事 池台伤故人 |
guó xiāng lán yǐ xiē lǐ shù jú yóu xīn |
国香兰已歇 里树橘犹新 |
bú jiàn wú zhōng yǐn kōng yú jiāng hǎi bīn |
不见吴中隐 空馀江海滨 |
《梁宣王挽词三首》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所作的《梁宣王挽词三首》是其悼念先贤梁宣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梁宣王生前友人零落、世事变迁、国家美景消失,以及吴中隐士故事的提及,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以下是对这首诗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旧交此零落,雨泣访遗尘:** 这句话描述了昔日的旧友都已经逝去,仿佛在雨中哭泣,悼念他们留下的只是一些已逝的痕迹。这里的"遗尘"指的是逝去者的遗物或者记忆,意在强调对过往的怀念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2. **剑几传好事,池台伤故人:** 此句提到了梁宣王生前的好事和他修建的池塘、台榭等景观。"剑几"可能暗指与梁宣王相关的物品,"好事"指的是他生前的佳话或成就。然而,如今这一切只能让后人感伤,因为"故人"已经不在,再也无法见证和享受这些美好的事物。
3. **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国香兰已歇"可能指的是国家的繁荣景象如兰之香已经消逝,这里的"兰"作为香气之物,通常用来象征国家的繁荣与美好。而"里树橘犹新"则相反,它暗示着即使国家的兴盛不再,家乡的橘树却依然生机勃勃,新绿一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怀念。
4. **不见吴中隐,空馀江海滨:** 这句通过提到吴中(古地名,今江苏一带)的隐士,表达了对梁宣王与隐士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联或欣赏隐逸生活的向往。"不见"意味着再也见不到隐士的踪影,"空馀"则暗示了梁宣王的逝去使得这种隐逸生活成为一种追忆。"江海滨"可能是指梁宣王或诗人自己希望能隐居之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一位诗人对逝去时代的缅怀与对当前世界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
《梁宣王挽词三首》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梁宣王挽词三首》是一组缅怀先王的诗歌,通过对梁宣王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哀思。以下是对这组诗的赏析:
1. **情感的哀悼与缅怀**:首句“旧交此零落, 雨泣访遗尘”表达了作者对梁宣王去世的深切哀悼。通过“零落”的旧交和“雨泣”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对逝者的思念。这种哀伤的情绪贯穿全诗,是诗人对于梁宣王逝去的直接情感反映。
2. **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萧条**:“剑几传好事, 池台伤故人”这两句诗对比了梁宣王在位时的辉煌与逝去后留下的萧条景象。这里的“好事”不仅指梁宣王在位时的政绩或盛事,也可能包含了他留下的美好回忆和对后人产生的积极影响。“池台”则是他生活和治理的物质表征,如今却成了“伤故人”的见证,凸显出梁宣王离去后,其身后世界的变迁和情感的失落。
3. **自然景观的对比与反思**:“国香兰已歇, 里树橘犹新”这句诗运用自然景观的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轮回。兰花的凋谢和橘树的新生,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新生,同时反映了对梁宣王逝世这一生命终结的哀思。这种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类生命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
4. **对梁宣王的怀念与对过去的追忆**:“不见吴中隐, 空馀江海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梁宣王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享受隐居生活或他曾经治理的宁静和平的日子的遗憾。这里既是对梁宣王个人生活轨迹的惋惜,也是对过去辉煌时代的追忆和怀念。作者通过想象梁宣王若能像吴中隐士一样,在江海滨过上宁静的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梁宣王挽词三首》不仅是一首悼念之作,更是一次对于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与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