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 yáng wáng wǎn cí èr shǒu
范阳王挽词二首
tóng méng huì wǔ yuè guī zàng chū sān tiáo |
同盟会五月 归葬出三条 |
rì cǎn xián yáng shù tiān hán wèi shuǐ qiáo |
日惨咸阳树 天寒渭水桥 |
shāo kàn zhū lù zhuǎn shàng shí zǐ liú jiāo |
稍看朱鹭转 尚识紫骝骄 |
jì jì quán tái hèn cóng zī bà yù xiāo |
寂寂泉台恨 从兹罢玉箫 |
bāng jiā xī chǒng guāng cún méi guì zhōng liáng |
邦家锡宠光 存没贵忠良 |
suì liè shān hé dì zhuī zūn fù zǐ wáng |
遂裂山河地 追尊父子王 |
rén bēi huái lǐ yuè mǎ tà jǐn yuán shuāng |
人悲槐里月 马踏槿原霜 |
bié xiàng tiān jīng běi yōu yōu cǐ lù zhǎng |
别向天京北 悠悠此路长 |
shù yǔ yíng zhāo rì zhuàng zhōng wàng zǎo xiá |
树羽迎朝日 撞钟望早霞 |
gù rén bēi sù cǎo zhōng shǐ cǎn chén jiā |
故人悲宿草 中使惨晨笳 |
qì yǒu chōng tiān jiàn xīng wú fàn dòu chá |
气有冲天剑 星无犯斗槎 |
wéi yú kǒng gōng zhái zhǎng jiē lǔ wáng jiā |
唯馀孔公宅 长接鲁王家 |
《范阳王挽词二首》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范阳王挽词二首》是为一位王室成员范阳王去世后所作的哀悼诗。虽然原诗的标题和部分章节稍显复杂,内容包含了对逝者哀悼、评价其生前德行、以及对其家族荣誉和地位的肯定,以及对王权传承的描绘。下面是对这首挽词中各段落的解释:
### 第一段: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这段描述了范阳王去世后五月归葬的情景。"同盟会"可能是指联合、共事的伙伴或团队,这里的"同盟会五月"可能是对逝者生前活动、盟约或是时间的象征性描述。"归葬出三条"可能指的是逝者灵柩从不同道路或路线运出,以示尊贵。"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渲染哀伤的氛围,树木因日落而显得暗淡,天空因寒冷而显得肃穆。
### 第二段: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稍看朱鹭转"可能是指看到朱鹭(一种象征性的鸟类)的回转,象征着逝者在泉台(即冥界)的踪迹。"尚识紫骝骄"可能指的是紫骝(一种马匹)的雄壮,象征着逝者生前的荣光和力量。"寂寂泉台恨"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冥界的孤独感。"从兹罢玉箫"可能是指音乐停止,象征着哀悼的开始,也是对逝者享乐、欢快生活的终结。
### 第三段: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这段肯定了范阳王的忠诚和高尚德行,"邦家锡宠光"强调了他的荣誉和国家对他的尊敬。"存没贵忠良"表达了对忠良品质的推崇。"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可能是指追加封号或地位,甚至将土地划分给他,以示追封与纪念。
### 第四段: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人悲槐里月"可能指的是在月光下怀念槐里(或可能是槐花、槐树的地方),表达哀思。"马踏槿原霜"可能是在霜覆盖的槿原(可能是指槿树生长的地方)上,马匹的行走象征逝者的离别。"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描述了离别的方向和路途的遥远,给人一种深沉的离别感。
### 第五段: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树羽迎朝日"可能象征着鸟儿在晨光中迎接新日的到来,同时也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撞钟望早霞"可能指的是通过钟声传达哀思,同时期待新的一天带来希望。"故人悲宿草"可能指的是故友在怀念逝者时,草木为之悲伤,表达深重的哀悼之情。"中使惨晨笳"描述了朝廷使者在早晨的哀歌中表达哀悼。
### 第六段: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气有冲天剑"可能象征着逝者品德如剑,能直冲云霄。"星无犯斗槎"可能指的是星空中没有犯斗(一种星座)的星,暗示逝者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同时暗示着家族的延续和传统的传承。
这首挽词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生前德行的赞誉,同时也展现了对家族荣誉、王权传承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范阳王挽词二首》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挽词《范阳王挽词二首》,是一种哀悼逝者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颂扬和悼念已逝的王侯贵族。这种文体在唐代盛行,其特点是运用华美的辞藻、对仗工整的句子和富有寓意的意象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挽词的赏析:
1. **情感深沉与哀婉**:诗歌以哀伤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描绘丧葬场景、悼念亡者、缅怀其生前功绩,以及对逝者之哀的深切表达,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悲伤氛围。如“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用自然环境的惨淡景象来衬托哀悼之情,强化了悼亡的主题。
2. **叙事与抒情结合**:在叙述范阳王的归葬和生前事迹时,作者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如“朱鹭转”、“紫骝骄”,还通过“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等句子表达了对范阳王忠诚与功勋的肯定和赞誉,既展现了叙事的流畅性,又融入了抒情元素。
3. **象征与隐喻**:诗歌中运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孔公宅”、“鲁王家”的引用,不仅体现了对范阳王家族背景的尊敬,也暗示了范阳王与历史中某些重要人物或事件的关联,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4. **对人生与命运的反思**:在哀悼的同时,诗歌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如“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等句子,通过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英雄气概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5. **结构与韵律之美**:宋之问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在结构和韵律上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仗工整,用词华丽,使得整个挽词既有哀悼之情的表达,又不失文学美感。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范阳王挽词二首》是一首充满哀婉情感、深沉思考和艺术美感的哀悼诗作,通过对范阳王的缅怀,表达了对忠诚、功勋、家族荣耀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展现了唐诗在形式与内容上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