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jiǔ rì dēng cí ēn sì fú tú yìng zhì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yǒu huì mì shén xiān jūn chén yǒu lǐ yān |
有卉秘神仙 君臣有礼焉 |
xīn dāng kǔ kǒu yù bù wèi rù cháng piān |
忻当苦口喻 不畏入肠偏 |
biǎn què gōng chéng rì shén nóng dìng pǐn nián |
扁鹊功成日 神农定品年 |
dān chéng rú kě dài jī quǎn zì wén tiān |
丹成如可待 鸡犬自闻天 |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一首应制诗,用于应和皇帝的御制诗,其内容包含了对道教、佛教和自然界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有卉秘神仙,君臣有礼焉** - 此句表达了对神仙世界和君臣和谐关系的赞美,将草木、花卉比作神仙隐居之地,象征着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如同神仙般纯洁和谐。
2. **忻当苦口喻,不畏入肠偏** - 此句描绘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即使谏言会遭遇批评或不被理解,也勇敢地提出,不畏惧言辞的偏差。这里以“苦口喻”形容谏言的苦涩,也体现了忠臣直谏的精神。
3. **扁鹊功成日,神农定品年** - 此句致敬了古代的医学和农业先贤。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被认为是治疗疾病的先驱;神农则是传说中的农业之神,被认为是最早研究和分类农作物的人。这两句赞扬了医学和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4. **丹成如可待,鸡犬自闻天** - 这句表达了对实现理想和愿望的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丹成在这里比喻实现了长期追求的目标,如同“成仙”一样。鸡犬自闻天则是表达了在实现理想后,连鸡和狗都能感知到这一变化,即成果之大、影响之深。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古代文化和自然界的赞美,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通过比喻和象征,展现了对和谐社会、医学进步和农业发展的赞赏,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态度。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一首融合了道教文化、佛教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礼仪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赏析:
### 题目解析
诗题中的“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个日期在中国传统中是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花的习俗,因此诗题暗示了在这一天进行的登高活动,与慈恩寺的佛塔结合,体现了一种宗教与传统节日相融合的文化氛围。
### 内容解析
1. **仙道与皇家礼节**:“有卉秘神仙,君臣有礼焉”,诗开篇即点明了仙道与君臣礼节的主题。这里的“卉”指花,既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之花,也暗指道教所推崇的自然与和谐。这一句通过“秘神仙”暗示了道教与佛教作为精神追求的宗教元素在皇室活动中的融入。
2. **养生与治病**:“忻当苦口喻,不畏入肠偏,扁鹊功成日,神农定品年”,此句通过引用古代的医家扁鹊和神农,强调了健康与长寿的重要性。扁鹊被认为是古代著名的医术家,而神农则是传说中的农耕与医药的始祖。这一段强调了在追求身心健康的过程中,道家与儒家传统智慧的重要性。
3. **道教修炼与佛教信仰**:“丹成如可待,鸡犬自闻天”,这里的“丹”在道教文化中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通过“鸡犬自闻天”,不仅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的信仰,同时也暗含了佛教中“鸡犬升天”的故事,表现了一种通过修行达到超脱尘世、接近道境的意象。
### 总体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诗在形式上严格遵循了应制诗的体裁,即为了响应皇帝的诏令而创作的诗歌。通过融入道教、佛教元素以及皇家礼仪,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中宗教与政治、礼仪的密切融合。这首诗以高超的文学技巧,将多种文化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健康、长寿、超脱世俗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家、佛教智慧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