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g yuè yǒu huái ( yī zuò kāng tíng zhī shī , yī zuò shěn quán qī shī )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
wū shān fēng shí èr huán hé xiàng zhāo huí |
巫山峰十二 环合象昭回 |
fǔ tīng pí pá xiá píng kàn yún yǔ tái |
俯听琵琶峡 平看云雨台 |
gǔ chá tiān wài luò pù shuǐ rì biān lái |
古槎天外落 瀑水日边来 |
hé rěn yuán tí yè jīng wáng zhěn xí kāi |
何忍猿啼夜 荆王枕席开 |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望月有怀》是宋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月夜的感怀,以及对历史与自然景象的感慨。我们逐句解读:
1.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 - 巫山拥有十二座山峰,它们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宇宙的循环。"昭回"这里指月亮,表示月亮在这样的环形山峰中显得格外明亮,引人入胜。
2. **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琵琶峡"是巫山的一个地理特征,诗人从高处俯瞰峡谷,仿佛能听到传说中用琵琶演奏的美妙音乐。"云雨台"则可能指的是山间的云雾缭绕之景,或者与神话传说中的云雨会合之地相关联,诗人平视这种景象,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宁静。
3.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 -"古槎"可能是指向远处的古木或岩石,这里用来形容从天际落下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壮观的感觉。"瀑水日边来"则描述瀑布从太阳照射的地方流淌下来,日光与水汽交织,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4. **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何忍猿啼夜"表达的是诗人对夜晚山中猿猴啼叫的感慨,可能暗示着某种忧郁或思念的情绪。"荆王枕席开"可能引用了历史上的故事,荆王可能指的是楚国的君主,此处用以表达对历史人物或某种过往的怀念,同时也可能暗含着对当前境遇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月夜下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可能蕴含的个人情感与思考。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古诗词赏析:
《望月有怀》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对巫山十二峰的自然景观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内心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首先点出了地点是巫山,以巫山的十二峰作为自然背景,用“环合象昭回”描绘出一种山峰环绕、层次分明的壮观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壮丽,同时也预示着某种蕴含深意的和谐与秩序。
颔联“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琵琶峡和云雨台,既是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暗示。俯听琵琶峡,仿佛能听见那古老的乐声,平看云雨台,则是置身于自然的宁静与变化之中,二者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颈联“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以“古槎”和“瀑水”为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古槎(古木)从天外落下,瀑水从日边而来,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夸张描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也隐含着时间流转、生命不息的哲思。
尾联“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转而表达对远方或内心怀念之情。猿啼夜,象征着孤独和思念,与前文的壮美自然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内心的孤寂。荆王枕席开,典故出自楚国的荆王,这里暗喻诗人心中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期待和怀念,希望自己的情感能被理解与回应。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望月有怀》不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还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思,通过对空间、时间的想象与夸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怀念、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深切关怀。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情感的丰富性和象征意义的深邃,以及自然与人文情感的巧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