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jiàn fú sì yìng zhì
奉和荐福寺应制
liù fēi huí yù niǎn shuāng shù yè jīn xiān |
六飞回玉辇 双树谒金仙 |
ruì niǎo chéng shū zì shén lóng tǔ yù quán |
瑞鸟呈书字 神龙吐浴泉 |
jìng xīn yáo zhèng guǒ ruì xiǎng dú chāo chán |
净心遥证果 睿想独超禅 |
tǎ yǒng xiāng huā dì shān wéi rì yuè tiān |
塔涌香花地 山围日月天 |
fàn yīn yíng lòu chè kōng lè yǐ yún xuán |
梵音迎漏彻 空乐倚云悬 |
jīn rì dēng rén shòu zhǎng kàn fǎ jìng yuán |
今日登仁寿 长看法镜圆 |
《奉和荐福寺应制》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奉和荐福寺应制》是一首宫廷应制诗,旨在歌颂和颂扬皇家的威仪与宗教的神圣。下面逐句解释:
1. **六飞回玉辇, 双树谒金仙,**
这句描述了皇家的庞大阵容,以“六飞”代指宫廷的六种交通工具,包括车、辇、马等,同时“玉辇”形象地描绘了乘坐者的尊贵。皇家队伍前往荐福寺,向“金仙”行礼,金仙在这里隐喻为神圣的宗教权威或佛教的佛陀。
2. **瑞鸟呈书字, 神龙吐浴泉,**
“瑞鸟”通常象征吉祥和好运,此句描绘了瑞鸟在天空中展示出文字的景象,暗示了奇迹和预言的出现。同时,“神龙吐浴泉”则象征着神力和奇迹,神龙从口中喷出清水,可能寓意着净化与重生。
3. **净心遥证果, 睿想独超禅,**
这句表达出对虔诚者内心清净的赞美,认为他们能够从遥远的地方证得佛教的果位。而“睿想独超禅”则展现了深思熟虑者的思想超越了普通的禅修,可能暗指皇帝或其他高阶皇室成员的深远洞见。
4. **塔涌香花地, 山围日月天,**
“塔涌香花地”描绘了寺庙内塔顶涌出香气与花雨的景象,象征着宗教活动的神圣和繁荣。而“山围日月天”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天地之大,宇宙的壮丽。
5. **梵音迎漏彻, 空乐倚云悬,**
这两句描绘了寺庙中的梵音(佛教的音乐或唱诵)随着时间的流逝(“迎漏彻”)清晰传来,而“空乐倚云悬”则形容了空灵的音乐仿佛在云层中飘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6. **今日登仁寿, 长看法镜圆,**
“仁寿”在这里指的是皇帝的长寿和福寿,可能指皇帝在某次仪式中登高望远,表达了对皇家长久繁荣和幸福的祝愿。而“长看法镜圆”则意味着在持续观察中,皇帝能够看到清晰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法镜),引导他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既展现了宗教的神圣与皇家的尊贵,也表达了对和谐与繁荣的愿景。
《奉和荐福寺应制》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奉和荐福寺应制》一诗,是一首典型的宫廷应制诗,其主题围绕着对皇家寺庙的赞叹与祈祷。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称的句式,以颂扬皇权的神圣与佛法的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家盛世的景仰。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 题材与背景
这首诗创作背景应是唐代,当时是佛教兴盛、皇家崇尚佛法的时代。"奉和"表示这首诗是应诏而作,即为了配合或响应他人的诗作,通常在宫廷文化中常见。"荐福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长安,这显示了诗人在表达对佛教信仰的敬重,同时也反映了皇家对于宗教活动的支持和参与。
### 语言与意象
-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开篇描绘了皇家出行的盛大场面,"六飞"通常指皇家的仪仗队伍,"玉辇"指华美的车驾,"双树"和"金仙"则分别象征着荐福寺的两棵古树和尊贵的佛像,营造出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通过"瑞鸟"和"神龙"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荐福寺的灵异与神奇,"书字"和"浴泉"则隐含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
-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这一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塔"象征着佛教的圣迹,"香花地"则表达了对佛法的赞美,"山围日月天"则突显出寺庙的辽阔与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修辞与结构
- **对仗与押韵**:全诗采用了对仗的句式,如"回"对"谒"、"书"对"浴"、"证"对"超"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结构的精心设计。
- **象征与比喻**:通过"瑞鸟"、"神龙"、"塔"、"山"等象征性意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佛教精神相融合,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传达了对佛法深邃智慧的敬畏与追求。
### 总体评价
宋之问的这首《奉和荐福寺应制》诗,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诗艺,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中对佛教信仰的推崇和对皇家权威的颂扬。通过丰富的意象、对仗的句式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荐福寺的赞美以及对佛教智慧的景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盛世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