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xìng wéi sì lì shān zhuāng shì yàn yìng zhì ( yī zuò lǐ yì shī )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乂诗)
hàn wáng wèi xī zhàn xiāo xiāng nǎi yíng gōng |
汉王未息战 萧相乃营宫 |
zhuàng lì yī zhāo jǐn wēi líng qiān zài kōng |
壮丽一朝尽 威灵千载空 |
huáng míng chàng qián jì zhì jiǔ yàn qún gōng |
皇明怅前迹 置酒宴群公 |
hán qīng cǎi zhàng wài chūn fā màn chéng zhōng |
寒轻彩仗外 春发幔城中 |
lè sī huí xié rì gē cí jì dà fēng |
乐思回斜日 歌词继大风 |
jīn zhāo tiān zi guì bù jiǎ shū sūn tōng |
今朝天子贵 不假叔孙通 |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乂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是宋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诗,但其真作者有争议,也有认为是李乂所作。下面是逐段解释该诗的意思:
1. **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 意思是指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汉王)在战争未平息之时,萧何作为丞相就开始营建皇宫,显示出汉朝初建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这句话用以回顾历史,强调在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治决策的重要性。
2. **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 指的是萧何营建的皇宫,虽然在当时显得极其壮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辉煌已成过去,威严和灵气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3.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 皇帝在感慨前人功绩的同时,决定设宴款待群臣,意在延续并发扬前人的功业。这句话展示了皇帝对历史的敬重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4. **寒轻彩仗外,春发幔城中:** 描述了宴会的场景,寒气退去,春意盎然,彩仗在户外排列,而宴会则在幔城(可能指的是一种带有帷幔的建筑或搭建)内举行。这句诗描绘了春季的生机与宴会的热闹气氛。
5. **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意思是音乐和歌词随着夕阳的余晖回荡,表达了宴会的欢乐气氛持续到傍晚。"歌词继大风"可能指的是歌词的传唱,大风可能象征着广为流传。
6. **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现今的天子(皇帝)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尊重,无需借助古代学者如叔孙通的教导来提升自己的德行和治国能力。叔孙通是汉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对汉初的礼仪制度建设有重大贡献。此句表达了对当朝皇帝能力的认可和对其不需依赖古人的自信。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乂诗)》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是唐代诗人对唐代文官韦嗣立山庄的一次描绘,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
从诗的标题看,“奉和”表明这是对另一位诗人作品的和作,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则说明这首诗是在特定场合,如皇帝前往韦嗣立山庄进行访问或宴请时,诗人奉命创作的作品。这种应制诗往往需要在特定的主题或格式下进行创作,通常带有颂扬与应和的意味。
诗中“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以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的故事开篇,虽然“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表达了对汉王朝权力和辉煌的短暂与易逝,暗示了一种历史的轮回和时间的无情。接着“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则转而描述了当下场景,皇帝在怀念历史的同时,以宴会的形式聚集大臣,营造出一种共庆的氛围。
“寒轻彩仗外,春发幔城中”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寒气渐散,春天到来,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复苏,也寓意着新的希望与活力。而“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则是对宴会现场音乐与歌声的描绘,反映了宫廷宴乐的奢华与高雅,以及文人墨客借乐思与歌词表达的情怀与意境。
最后一句“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则强调了当下的尊贵与荣耀,表达了对皇帝权威和当下朝廷文化的自豪。在这里,“不假叔孙通”可能暗含着对礼仪制度的自信,叔孙通是西汉的礼仪制度改革者,此处的“不假”则可能意味着在唐代,礼仪制度已经被充分融入社会文化之中,不再需要外来的改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当下的描述,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丰富性与深邃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力与荣耀的赞颂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