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yáo gěi shì yù zhí zhī zuò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
pān yuán zhěn jiāo guō ài kè zuò xiāng qiú |
潘园枕郊郭 爱客坐相求 |
zūn jiǔ dōng chéng wài cān fēi nán mò tóu |
尊酒东城外 骖騑南陌头 |
chí píng fēn luò shuǐ lín quē jiàn sōng qiū |
池平分洛水 林缺见嵩丘 |
àn zhú qīn shān jìng chuí yáng fú jì lóu |
暗竹侵山径 垂杨拂妓楼 |
cǎi yún gē chù duàn chí rì wǔ qián liú |
彩云歌处断 迟日舞前留 |
cǐ dì hé nián bié lán fāng kōng zì yōu |
此地何年别 兰芳空自幽 |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是一首表达对友人姚给事的深情厚谊的诗,同时也描绘了寓居之处的自然景色。以下是逐段解释:
**潘园枕郊郭,爱客坐相求,尊酒东城外,骖騑南陌头,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暗竹侵山径,垂杨拂妓楼,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此地何年别,兰芳空自幽**
- **潘园枕郊郭**: 潘园靠近城郭,作为诗中的场景起始点,显得宁静而靠近市井。
- **爱客坐相求**: 对友人怀有深厚感情,期待友人来访,坐以待之。
- **尊酒东城外**: 佳友相聚时,以美酒助兴,在城东郊外的环境中,增添了一份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
- **骖騑南陌头**: 在南边的乡间小路上,两马并驾的车马来往,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生动画面。
- **池平分洛水**: 水池宽敞,与洛水相连,展现了一种和谐共存的自然景观。
- **林缺见嵩丘**: 在林间出现了一处空缺,嵩丘(嵩山)的轮廓便清晰可见,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观察力和对景色的细腻感知。
- **暗竹侵山径**: 隐匿的竹林沿着山路蔓延,为自然之旅增添了神秘色彩。
- **垂杨拂妓楼**: 垂柳轻轻拂过妓楼,既营造了浪漫的氛围,也隐含了一种时间流转、岁月静好的意味。
- **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彩云遮住歌声,直到天色渐晚,舞蹈才在余晖下缓缓结束,描述了时间与空间的流转之美。
- **此地何年别,兰芳空自幽**: 对于往昔的离别,诗人既怀有遗憾,又对当下的美好景致寄予深情,以兰花自比,空有芳香却无人欣赏,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怀念。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和自然之美的交融。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是一首风格清新、意象丰富、情感深沉的七言古诗,通过描绘寓居之所及其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对友情、自然以及时间流转的感慨。
### 诗的赏析
1. **开篇定调**:“潘园枕郊郭,爱客坐相求。”诗人以潘园为起点,展现了一处靠近城郭边缘的寓居之所,这里的“枕”字形象地描绘了潘园与城郭的关系,既偏远又似乎联结着城市的喧嚣,而“爱客坐相求”则突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为整首诗定下了友人聚会的基调。
2. **东城外的聚会**:“尊酒东城外,骖騑南陌头。”随着聚会的展开,诗人以“尊酒”描绘了酒宴的热闹场面,同时通过“东城外”与“南陌头”的对比,不仅展示了聚会地点的开放与自由,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地点转换的感慨。
3. **洛水与嵩丘**:“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聚会场所周边的自然风光,池水与洛水的相互映照,林间的空隙中可以见到远处的嵩丘,既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之美,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赞赏。
4. **细节描写**:“暗竹侵山径,垂杨拂妓楼。”竹子与垂杨的生长延伸,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而“侵”和“拂”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环境美的细腻观察。
5. **情感抒发**:“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聚会结束的不舍之情。彩云与歌声的断续,象征着欢乐时光的短暂,而“迟日舞前留”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情感深沉而丰富。
6. **结语**:“此地何年别,兰芳空自幽。”诗人以对别离的感慨作为结语,将对友情、自然的赞美升华到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上,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 总结
宋之问的《和姚给事寓直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寓居之所的环境与聚会的热闹场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深刻地表达了对友情、时间与生命流转的感慨。全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