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ù lóng zhōu jiāng
入泷州江
tíng wǔ chū tān xiǎn qīng zhōu róng yì qián |
停午出滩险 轻舟容易前 |
fēng zǎn rù yún shù yá pēn luò jiāng quán |
峰攒入云树 崖喷落江泉 |
jù shí qián shān guài shēn huáng yǐn dòng xiān |
巨石潜山怪 深篁隐洞仙 |
niǎo yóu xī jì jì yuán xiào lǐng juān juān |
鸟游溪寂寂 猿啸岭娟娟 |
huī mèi rì fán jǐ wǒ xíng tú yǐ qiān |
挥袂日凡几 我行途已千 |
míng tóu cāng wú jùn chóu zhěn bái yún mián |
暝投苍梧郡 愁枕白云眠 |
《入泷州江》古诗词释义:
这首《入泷州江》是宋之问的一首描绘旅途见闻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进入泷州江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寓含了作者的情绪与心境。下面是逐段解释:
**首句**:“停午出滩险, 轻舟容易前。”
中午时分,作者乘着轻舟从险滩出发,轻舟行驶起来显得十分轻松自如。这里不仅描绘了舟行的场景,也隐含了作者旅途中的平静和从容。
**第二句**:“峰攒入云树, 崖喷落江泉。”
峰峦密集,仿佛要冲入云端,而悬崖峭壁之上,清泉飞溅,直接落入江中。这两句通过描写泷州江两岸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和壮美。
**第三句**:“巨石潜山怪, 深篁隐洞仙。”
巨大的岩石隐藏在山间,显得十分怪异,而深密的竹林中或许隐藏着仙人。这里通过奇特的自然景象和隐含的仙人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鸟游溪寂寂, 猿啸岭娟娟。”
鸟儿在寂静的溪流上翱翔,猿猴在山岭上发出悠长的叫声。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第五句**:“挥袂日凡几, 我行途已千。”
挥袖转身,已过无数个日夜,我的旅途已经走了千余里。这里表达了作者长时间旅途的艰辛与坚持,以及对路途遥远的感慨。
**第六句**:“暝投苍梧郡, 愁枕白云眠。”
傍晚时分,投宿在苍梧郡,愁绪满怀,枕着白云入眠。最后一句不仅写出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的心情,也暗示了旅途的疲惫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泷州江的壮丽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与思考,富有情感和哲理的意味。
《入泷州江》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诗《入泷州江》展现了作者在泷州江的旅程中所见所感,通过对沿途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充满壮丽与宁静并存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景物描写与动态对比**:诗的开篇“停午出滩险,轻舟容易前”,以动态的轻舟穿越险滩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从“险”到“容易前”的转变,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心理状态的转变,从紧张不安到逐渐适应、平静下来的过程。
2. **自然奇观的描绘**:接下来的“峰攒入云树,崖喷落江泉,巨石潜山怪,深篁隐洞仙”四句,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展现了泷州江沿岸的壮丽景观。峰峦、树木、峭壁、山怪、竹林、洞府,这些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运用了夸张与想象,赋予自然景观以超凡脱俗的气质。
3. **声音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鸟游溪寂寂,猿啸岭娟娟”,这两句通过鸟鸣和猿啸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了自然环境的动态感。同时,用“寂寂”与“娟娟”这样的形容词,既描绘了声音的轻柔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在这一环境中的内心感受,或许有孤独、宁静、甚至对自然美的深深感慨。
4. **时间与旅途的叙述**:“挥袂日凡几,我行途已千”,这两句通过“挥袂”(挥手)的举动与“日凡几”(日子数不尽)的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而“途已千”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已经走过了千里的路程,既有对旅程的感慨,也可能暗含着对未知的探索与面对困难的决心。
5. **结束与情感的归宿**:“暝投苍梧郡,愁枕白云眠”,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夜宿苍梧郡的情景。面对“瞑”(黄昏)与“愁”(愁绪),选择“白云眠”,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或许是旅途劳顿后的疲惫,又或是对即将来临的未知的忧虑与期待。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入泷州江》不仅是一次自然风光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旅程的写照。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