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ǎo fā shǐ xīng jiāng kǒu zhì xū shì cūn zuò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作者:宋之问 
jiāng shàng yuè wáng tái     dēng gāo wàng jǐ huí
江上粤王台   登高望几回
nán míng tiān wài hé     běi hù rì biān kāi
南溟天外合   北户日边开
dì shī yān cháng qǐ     shān qíng yǔ bàn lái
地湿烟尝起   山晴雨半来
dōng huā cǎi lú jú     xià guǒ zhāi yáng méi
冬花采卢橘   夏果摘杨梅
jì lèi yú fān wǎng     rén fēi jiǎ yì cái
迹类虞翻枉   人非贾谊才
guī xīn bù kě jiàn     bái fà zhòng xiāng cuī
归心不可见   白发重相催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古诗词释义:

###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 诗的首句:“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
此句首先点明了地点,提到在江边的粤王台,诗人登高望远,多次往返,表达了对这个地方景色的赞赏和反复欣赏的意味。

#### 接着两句:“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天外合”暗示海天相连,无限广阔;“北户日边开”则意味着面向北方,日光可以照到窗户,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这两句以广阔的自然景象来映射诗人的胸怀和对未来的期待。

####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
“地湿”说明了潮湿的气候,“烟”在这里可能指轻烟或雾气,描绘了朦胧的景色;“山晴雨半来”则描述了山在晴朗中似乎有雨将至的景象。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环境的微妙。

#### “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冬季采摘卢橘(一种柑橘类水果),夏季收获杨梅。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以及自然界季节更迭的美丽。

####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迹类虞翻枉”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经历类似于三国时期被贬的虞翻,暗含了自己的不平和感慨;“人非贾谊才”则以贾谊(汉初名臣)自比,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

#### “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归乡之心难以言表,随着岁月的流逝,白发满头,时间似乎在不停地催促着他,暗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江边的自然景色和时间的流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五言排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含义**:“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表示作者在早上从始兴江口出发,前往虚氏村途中所作的诗。标题中包含了地点信息和写作背景,即诗人在旅途中触景生情,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融入诗中。

2. **首联“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以“粤王台”为背景,点明地点,通过“登高望”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暗示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怀念。

3. **颔联“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以“南溟”和“北户”构成对偶,分别指向南边无垠的海洋和北方尽头的日边,表达了广阔而深邃的自然之景。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感到壮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思绪和对远方的向往。

4. **颈联“地湿烟常起,山晴雨半来”**,描绘了始兴江口的湿热气候和多雨的自然景观。这里,自然界的多变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映成趣,预示着诗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时的不确定感和内心的挣扎。

5. **尾联“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以具体的自然现象(冬花、卢橘、夏果、杨梅)和历史人物(虞翻、贾谊)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无奈。末句“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直抒胸臆,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岁月无情催人老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命运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作品。

宋之问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