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 téng zhōu
发藤州
hòu xiǎo yú mǐn jiào chéng chūn wàng yuè tái |
候晓逾闽峤 乘春望越台 |
sù yún péng jì luò cán yuè bàng zhōng kāi |
宿云鹏际落 残月蚌中开 |
bì lì yáo qīng qì guāng láng yì bì tái |
薜荔摇青气 桄榔翳碧苔 |
guì xiāng duō lù yì shí xiǎng xì quán huí |
桂香多露裛 石响细泉回 |
bào yè xuán yuán xiào xián huā fěi cuì lái |
抱叶玄猿啸 衔花翡翠来 |
nán zhōng suī kě yuè běi sī rì yōu zāi |
南中虽可悦 北思日悠哉 |
zhěn fā é chéng sù dān xīn yǐ zuò huī |
鬒发俄成素 丹心已作灰 |
hé dāng shǒu guī lù xíng jiǎn gù yuán lái |
何当首归路 行剪故园莱 |
《发藤州》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1. 候晓逾闽峤, 乘春望越台,
- **解释**:黎明时分,越过闽南的山岭,趁着春天,向着越台远望。这里的“闽峤”指福建省南部的山脉,“越台”可能是指越地(今广西南部地区)的某个特定地点。
#### 2. 宿云鹏际落, 残月蚌中开,
- **解释**:夜晚的云彩像是巨鹏的羽翼,缓缓降落。残月在蚌壳中微微张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夜空的景象。
#### 3. 薜荔摇青气, 榄榔翳碧苔,
- **解释**:薜荔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散发出青色的气息。桄榔树的枝叶遮蔽着碧绿的苔藓,此处描绘了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观。
#### 4. 桂香多露裛, 石响细泉回,
- **解释**:桂树的香气在露水的滋润下更为浓郁。石头的回声中,细小的泉水潺潺流过,这一景象描绘了静谧而清新的自然环境。
#### 5. 抱叶玄猿啸, 衔花翡翠来,
- **解释**:玄猿抱着叶子发出啸叫,翡翠鸟衔着花儿飞来。这里通过动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自然场景的生动性。
#### 6. 南中虽可悦, 北思日悠哉,
- **解释**:南方的景色虽然令人愉悦,但北归的思念之情却一天天悠长。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南方,但内心仍念念不忘北方的家乡。
#### 7. 黺发俄成素, 丹心已作灰,
- **解释**:黑发很快就变成了白发,赤诚的心也已如灰烬一般。这是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
#### 8. 何当首归路, 行剪故园莱,
- **解释**:何时能够踏上回归的道路,修剪自己家乡的菜园。表达了诗人对回归家乡的强烈愿望和对家乡的深情。
### 总结:
宋之问的《发藤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国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悲欢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发藤州》古诗词赏析:
《发藤州》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从南方出发,面对北归思乡之情的复杂心情。诗中的描绘既有对南方异域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北方故乡的深深眷恋。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1. 题目与背景
“发藤州”意味着诗人从藤州出发,踏上旅途。藤州位于中国广西南部,是古代南方与北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宋之问在经历了种种人生挫折后,可能因仕途失意或个人原因,决定离开熟悉的南方环境,北归故土。
### 2. 描述手法
宋之问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营造出既壮丽又略显孤寂的氛围。如“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以“落”和“开”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云和月在清晨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开始。
### 3. 情感表达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对南方美景的赞美,如“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表现了南方的生机与美丽。然而,随着“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的诗句,诗人的情感转向了对北方故乡的深深思念,表达了“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的感慨,即青春转瞬即逝,红心已成灰烬,暗喻人生易老,世事沧桑。
### 4. 思乡之情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回归故乡的强烈渴望。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对家的依恋,也蕴含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路途的期待。
### 5. 结语
《发藤州》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绪和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