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yún mén sì
游云门寺
jiù lǐng yù tiáo yáo lóng gōng suǒ jì liáo |
鹫岭郁岧峣 龙宫锁寂寥 |
lóu guàn cāng hǎi rì mén duì zhè jiāng cháo |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
guì zi yuè zhōng luò tiān xiāng yún wài piāo |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
mén luó dēng tǎ yuǎn kū mù qǔ quán yáo |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
shuāng báo huā gèng fā bīng qīng yè wèi diāo |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
sù líng shàng xiá yì sōu duì dí fán xiāo |
夙龄尚遐异 搜对涤烦嚣 |
dài rù tiān tái lù kàn yú dù shí qiáo |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
《游云门寺》古诗词释义:
《游云门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之问所写,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云门寺的壮丽景色以及他游览时的心境。下面是逐段解释:
1.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 **鹫岭**:指山峰。这里用“鹫岭”来描述云门寺所在的山峰,用“郁岧峣”形容山峰高峻、郁郁葱葱,给人一种雄伟而幽静的感觉。
- **龙宫锁寂寥**:这里借用龙宫的意象,来描绘云门寺的环境宁静、清幽,仿佛隐藏于世外,与外界的喧嚣隔绝。
2.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 **楼观**:指楼阁,这里是诗人所见的云门寺内景物之一。**沧海日**:傍晚或晨起,海面上的太阳,营造出一种广阔、深邃的氛围。
- **门对浙江潮**:云门寺的入口正对着浙江的潮水,这不仅为诗人提供了壮丽的视觉景象,也暗示了云门寺与外界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3.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桂子月中落**:月光下桂花的飘落,用“月中落”来增强画面的唯美感,暗喻云门寺的环境静谧而高雅。
- **天香云外飘**:意指云门寺中香气飘散到远方,不仅是桂花的香气,也暗示着智慧与灵性的气息弥漫于天地之间。
4.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 **扪萝登塔**:触摸着藤蔓攀登高塔,描绘了诗人登山的艰难过程,同时也透露出探险和追求精神的意境。
- **刳木取泉遥**:砍伐树木取水,说明云门寺所在的自然环境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探索自然、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
5.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 **霜薄花更发**:即使在寒冷的霜降时节,花朵依然绽放,显示出云门寺周围环境的生机勃勃。
- **冰轻叶未凋**:冰霜虽然重,但树叶依然保持青翠,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自然界的和谐。
6.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 **夙龄**:指平日,常用来表示诗人平日的生活态度。**遐异**:远方奇特的景象,这里用以形容云门寺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 **搜对涤烦嚣**:通过搜寻和对自然的观察,来清除内心的烦恼和尘嚣,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7.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 **天台路**:这里借指通往天台山的路,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诗中以此暗示了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 **看余度石桥**:诗人期望再次到达石桥,意味着对云门寺的景致和氛围的深深喜爱与不舍,以及对再次体验这种宁静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云门寺独特的美和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探索与期待。
《游云门寺》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游云门寺》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哲思深邃的诗篇,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平静。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 诗的开头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通过“鹫岭”与“龙宫”的意象,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云门寺所在的山岭高峻、幽静的特点,为整首诗营造了肃穆而又神秘的氛围。
2. **自然景观的描绘**: 中间部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等诗句,分别以“沧海日”、“浙江潮”、“月中落的桂子”、“云外飘的天香”等意象,描绘出云门寺周边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是对美的描绘,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
3. **动作描写与感受**: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绘,如“登塔”、“取泉”,不仅展示了诗人探索自然环境的行动,也通过“远”和“遥”这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入探索与对距离的感知,引出对精神层面的探索。
4. **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描绘了即使在霜冻的季节,花儿依然绽放,叶子也未曾凋零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诗人对恒常与变化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
5. **结尾的哲学与禅意**: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表达了诗人对长久以来对奇异事物的追求与探索,以及在自然与内心的平静中洗涤杂念,寻求心灵净化的愿望。对“天台路”的向往,以及“度石桥”的期待,隐含着诗人希望通过自然体验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和解脱。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游云门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哲学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