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o fā sháo zhōu
早发韶州
wéi zhōu tàn jìng yù zuò lǐ shì zūn jīng |
维舟探静域 作礼事尊经 |
tóu jì yī xiāo sàn wèi xīn zì yǎo míng |
投迹一萧散 为心自杳冥 |
kān yī dà yǔ xué lóu yǐ shǎo wēi xīng |
龛依大禹穴 楼倚少微星 |
dá zhàng wéi lán rě huí xī bào zhú tíng |
沓嶂围兰若 回溪抱竹庭 |
jué huā tú qì bái gān lù xǐ shān qīng |
觉花涂砌白 甘露洗山青 |
yàn tǎ xiān jīn dì hóng qiáo zhuǎn cuì píng |
雁塔鶱金地 虹桥转翠屏 |
rén tiān xiāo xiàn jǐng shén guǐ zhòu qián xíng |
人天宵现景 神鬼昼潜形 |
lǐ shèng cháng xū jì yuán kōng zì gǎn líng |
理胜常虚寂 缘空自感灵 |
rù chán cóng gē rào shuō fǎ yǒu lóng tīng |
入禅从鸽绕 说法有龙听 |
jié lèi zhōng qī miè chén gōng qiě wèi níng |
劫累终期灭 尘躬且未宁 |
yáo yáo bù ān mèi dài yuè yǒng yán jiōng |
摇摇不安寐 待月咏岩扃 |
《早发韶州》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早发韶州》是一首描绘清晨在韶州出发时,诗人对沿途景色、宗教文化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全诗共四联八句,用优美而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庄严而又略带神秘的旅途景象。下面是逐段解释:
**首联**:“维舟探静域, 作礼事尊经, 投迹一萧散, 为心自杳冥。”
- 维舟:停靠船只。静域:宁静的地域。首联描绘了诗人早晨在宁静之地停靠船只,恭敬地礼敬圣贤经典,表达了他内心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与追求。同时,“投迹一萧散”和“为心自杳冥”暗示诗人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远离尘嚣,沉浸于精神的追求中。
**颔联**:“龛依大禹穴, 楼倚少微星, 滔嶂围兰若, 回溪抱竹庭。”
- 龛依大禹穴:龛,指供奉神佛的佛龛。大禹穴,此处可能是用以比喻特定的山洞或自然景观,寓意一种深邃、古老的文化或宗教场所。楼倚少微星:楼,此处可能是指山上的建筑或自然的山峦。少微星,可能是指天空中较为暗淡的星星,用以描述天际线的辽阔与神秘。此联通过山洞、山峦、星空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象和自然的壮美。
**颈联**:“觉花涂砌白, 甘露洗山青, 雁塔鶱金地, 虹桥转翠屏。”
- 觉花涂砌白:觉花,可能指山花或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花朵,涂砌白,意指花色洁白,装饰着白色石材或墙壁,描绘了清新的自然风光。甘露洗山青:甘露,比喻纯洁、清凉的雨水,这里用来形容雨水洗净了山色,使得山显得格外青翠欲滴。雁塔鶱金地:雁塔,可能是指佛塔或类似结构,鶱,飞升之意,金地,可能是金色的大地或象征珍贵的土地。此处描述了佛塔在金色大地上高高耸立,寓意宗教的神圣与庄严。虹桥转翠屏:虹桥,可能是指跨越山溪的桥梁,翠屏,形容山色青翠欲滴,如屏障一般。此联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宗教场所的神圣。
**尾联**:“人天宵现景, 神鬼昼潜形, 理胜常虚寂, 缘空自感灵, 入禅从鸽绕, 说法有龙听, 劫累终期灭, 尘躬且未宁, 摇摇不安寐, 待月咏岩扃。”
- 人天宵现景:夜空中展现的壮丽景色。神鬼昼潜形:白天神鬼隐匿其形,意味着在日夜不同的时间,自然景象和精神世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理胜常虚寂:理解或道义胜过日常的宁静与孤独,暗示了在理解或精神追求中寻求超越日常生活的平静。缘空自感灵:通过冥想或宗教仪式,内心感受到超然的力量或启示。入禅从鸽绕:入禅境界,周围有鸽子环绕,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说法有龙听:在说教或传法时,龙听其言,既是对听众的尊敬,也暗示着自然界的万物在听从着教诲或启示。劫累终期灭:经历的时间、苦难或挑战最终会消逝。尘躬且未宁:尘世的烦恼和忙碌尚未得到彻底的解脱。摇摇不安寐:内心不安,难以入眠,可能是在思考或反思中的状态。待月咏岩扃:等待月亮升起,吟诵着山岩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超然的向往和内心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早发韶州时的心境、所见所感,以及对宗教、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早发韶州》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早发韶州》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意境的诗歌,通过对韶州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宗教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将从几个方面展开:
1. **标题与开篇**:“早发韶州”点明了诗歌的地点与时间,早晨出发,带着一种清新的、沉静的氛围。开篇的“维舟探静域, 作礼事尊经”即以“维舟”开始,表明作者是在水面上,通过“探静域”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的追求,而“作礼事尊经”则透露出作者对宗教礼仪的敬畏与践行。
2. **景物与氛围**:诗歌通过一系列描绘自然与宗教景物的词句,构建出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如“大禹穴”、“少微星”、“兰若”(寺庙)、“回溪”、“白花”、“甘露”、“雁塔”、“虹桥”等,不仅展现了韶州的自然美景,也暗示了宗教圣地的神圣与超然。这些景物的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3. **内心的探索与自我反思**:“为心自杳冥”、“入禅从鸽绕”等句子,透露出作者在自然与宗教的双重体验中进行的深刻内心探索。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和宗教仪式的参与,作者试图寻找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安宁,体现了对自我心灵的反思与净化过程。
4. **对宗教与人生的思考**:“理胜常虚寂, 缘空自感灵”、“尘躬且未宁, 摇摇不安寐”等句子展示了作者对宗教与人生关系的思考。他认为在理解与遵循宇宙自然规律(“理胜”)的基础上,内心能够达到一种虚寂与超然的状态(“虚寂”),并从中感知到生命的灵性(“感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尘世烦恼的忧虑(“尘躬且未宁”),以及在自然与宗教中的寻找自我救赎的愿望(“摇摇不安寐”)。
5. **结尾的深沉与期待**:“摇摇不安寐, 待月咏岩扃”表达了作者在深思与探索之后的内心状态,虽然不安,却期待在月色的陪伴下,于岩石之门(“岩扃”)中找到心灵的安宁与解脱。这种期待,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是对精神层面超脱的渴望。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早发韶州》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的诗歌,更是一次作者对生命意义、宗教信仰与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与探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歌艺术与哲学思考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