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 shěng bì huà hè
咏省壁画鹤
zhì rén □ □ shí xiān fēng ruì ǎi dān guāng yuǎn yù cōng |
至人□□识仙风 瑞霭丹光远郁葱 |
líng jì cái cí zhōu zhù xià xiáng fēn yǐ rù hán guān zhōng |
灵迹才辞周柱下 祥氛已入函关中 |
bù cóng zǐ qì tái duān hòu hé dé qīng huá guān lǐ féng |
不从紫气台端候 何得青华观里逢 |
yù fǎng chéng niú qiú bǎo lù yuàn suí hè jià biàn yáo kōng |
欲访乘牛求宝箓 愿随鹤驾遍瑶空 |
《咏省壁画鹤》古诗词释义:
宋之问的《咏省壁画鹤》是一首描述对仙鹤景象的诗歌。此诗以赞美的语调表达了对仙鹤之美的赞叹和对仙界的向往,通过对画面中仙鹤形象的描绘,以及对仙鹤所代表的祥瑞与仙界的遐想,构建了一幅超凡脱俗、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画面。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至人□□识仙风**:至人(指具有极高道德和智慧的圣人)通过某种方式感知或认识到了仙界的风气。这里用“□□”表示可能存在的一些字,可能代表的是某种识别、感知或领悟的手段,可能是直觉、梦境或某种隐喻,强调了仙鹤形象带来的神圣感。
2. **瑞霭丹光远郁葱**: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景象,远处的仙鹤与金色光芒相伴,云雾缭绕,生机勃勃,充满神秘的光辉。瑞霭(吉祥的云气)与丹光(金色的光芒)相结合,象征着祥瑞和神圣的光辉,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3. **灵迹才辞周柱下**:这句话表达了仙鹤从一个神秘的地点(可能是某个重要的地标或场所)离开了。周柱下可能是指一个神圣的、周围环绕着柱子的地点,象征着仙鹤的离去使得这个地方留下了一种空灵、神秘的痕迹。
4. **祥氛已入函关中**:此处描述了仙鹤的祥瑞之气已经深入函关(可能指的是一个关口或门户,通常与穿越或进入一个特殊领域的象征有关)。这意味着仙鹤所带来的好运和吉祥已经覆盖了整个地区或空间。
5. **不从紫气台端候**:这句话中,紫气台可能指代了一个特定的观景台或高处,通常与寻找仙人或预知未来有关。不从紫气台端候,意味着没有在那里等待,暗示了寻求仙鹤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途径。
6. **何得青华观里逢**:何得(如何得到)青华观里逢,表达了在青华观(可能是一个观景点或宗教场所,象征着深邃的仙界或精神境界)遇到仙鹤的可能性,强调了这是一种幸运和非凡的遭遇。
7. **欲访乘牛求宝箓**:欲访乘牛,即想要亲自去拜访,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一头牛作为交通工具),寻求宝箓(珍贵的道教典籍或仙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仙鹤所代表的智慧和知识的渴望。
8. **愿随鹤驾遍瑶空**:愿随鹤驾,即希望能跟随仙鹤的引领,遍游仙境。瑶空(瑶池或仙境)则描绘了一个充满宝物和美好的天空,意味着诗人对探索和体验仙境世界的渴望。
综上所述,宋之问的《咏省壁画鹤》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构建了一幅既具神秘色彩又充满哲理的仙境画卷,表达了对仙鹤之美和仙界之神秘的赞颂,以及对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渴望。
《咏省壁画鹤》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咏省壁画鹤》是一首充满道教色彩的诗作,通过描绘壁画中的鹤形象,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追求神仙境界的意境。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仙境、仙鹤以及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至人与仙风**:“至人”是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指达到至高境界的圣人。这里的“至人”与“仙风”相呼应,暗示了诗中描绘的鹤形象是仙人所乘之鹤,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2. **瑞霭与丹光**:“瑞霭”和“丹光”都是道教文化中常用的意象,分别代表吉祥的云气和红色的光辉,象征着神圣与祝福。这两者并用,强化了鹤的神圣形象。
3. **灵迹与祥氛**:“灵迹”指神迹、非凡的现象,而“祥氛”则意味着祥和的气氛。诗中通过“灵迹”与“祥氛”的描绘,表现了鹤所带来的是圣洁与祥和的氛围。
4. **周柱下与函关中**:“周柱下”可能指的是周朝的柱子,这里可能是借指历史中的某个地点或时间点,强调鹤的象征意义跨越了时空。而“函关中”则是函谷关的代称,常被用于形容道家或道教的圣地,暗示鹤的出现与道家的精神追求相关。
5. **紫气台端与青华观里**:“紫气台端”可能指的是道家的仙境入口或神迹显现之地,而“青华观里”则是指道教的修炼场所。这两处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鹤作为沟通人间与仙境使者的作用。
6. **乘牛求宝箓与鹤驾遍瑶空**:“乘牛求宝箓”可能源自古代道家的修行故事,意指通过艰苦修行以求得道家秘籍。而“鹤驾遍瑶空”则描绘了一种自由翱翔于天界的美好景象,体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凡尘、追求灵性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构建了一幅仙境鹤舞的壮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道家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歌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使读者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宇宙、精神境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