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òng jīn chéng gōng zhǔ shì xī fān yìng zhì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qìn yuán dōng guō wài luán jià yī yóu pán |
沁园东郭外 鸾驾一游盘 |
shuǐ xiè yí shí zhì shān lóu xiàng wǎn kàn |
水榭宜时陟 山楼向晚看 |
xí lín tiān nǚ guì bēi jiē jìn chén huān |
席临天女贵 杯接近臣欢 |
shèng zǎo xuán chén xiàng wēi chén qiè yǎng guān |
圣藻悬宸象 微臣窃仰观 |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崔湜为金城公主远嫁西蕃所作的奉和诗。诗中的每个句子都充满了对公主远嫁的庄重与对皇帝的尊崇。以下是逐句解释:
1."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这里提到的是一个位于京城东郊的园林,象征着皇家的奢华与权力。"鸾驾"指的是皇家的车驾,意味着金城公主的出嫁受到了皇室的高度重视和安排。"游盘"可能是指经过这个地方时的游宴或巡游,暗示了金城公主在出嫁前享受了皇家的特殊待遇。
2."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这两句诗描绘了金城公主出嫁前可能经过的美景。"水榭"是指建在水边或湖边的凉亭或阁楼,"陟"是登山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观赏水边美景的活动。"山楼"可能指在山上或靠近山的建筑,"向晚"意味着在傍晚时分,观赏山上的景色。这些描述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出嫁前的特殊氛围。
3."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席临"可能是指公主的座位靠近高贵的位置,"天女"在这里可能是指公主,因为古代文献中常用天上的仙女来比喻高贵的女性。"杯接近臣欢"则表示酒宴上,皇帝与朝臣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公主的出嫁,场面热烈而欢乐。
4."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圣藻"指的是皇帝的笔迹,"宸象"则是指皇帝的仪容或形象。这两句诗意味着皇帝的言辞或行动是神圣的,而朝臣们则是虔诚地仰望着,表达对皇帝的尊重和对公主远嫁这一事件的高度重视。这句诗也暗示了皇帝的权威和国家的制度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核心作用。
整首诗通过描绘金城公主出嫁前的准备和庆祝活动,体现了当时宫廷的礼仪、皇权的尊严以及对远嫁公主的深厚情感和尊重。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古诗词赏析:
崔湜的《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唐代文学的盛世风华,特别是宫廷应制诗的风貌。应制诗是一种形式,即奉皇帝或皇室成员之命而作的诗歌,旨在歌颂帝王的德行、功业或仪式活动,以表达对皇权的尊崇和对国家、皇室的忠诚。
### 诗的结构与内容
这首诗以宫廷贵族在沁园东郭的游赏活动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宫廷生活画卷。诗中提到了游赏的几个主要环节:登临水榭、远眺山楼,以及宴席上的盛宴与交流。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与皇家气派,也体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雅致。
### 技法与表达
1. **对仗工整**:崔湜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诗歌的结构整齐、音韵和谐。例如“水榭宜时陟”对“山楼向晚看”,“席临天女贵”对“杯接近臣欢”,不仅形式上对称,也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2. **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皇家宴会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欣赏与对皇家恩典的感激之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3. **寓言象征**:“圣藻悬宸象”,“圣藻”指的是帝王的文采,“宸象”则是皇帝的象征,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和对朝廷文治武功的向往。
### 社会与文化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达到了极盛,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宫廷诗作为这一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仪式的庄重,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元文化与社会等级的鲜明。
### 总结
崔湜的《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是一首典型的宫廷应制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文化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皇家的崇敬和对国家繁荣的期待。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