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chūn rì xìng wàng chūn gōng ( yī zuò lì chūn nèi chū cǎi huā yìng zhì )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一作立春内出彩花应制)
shí lǐ jiàng shān yōu qiān nián fén shuǐ liú |
十里绛山幽 千年汾水流 |
bēi chuán mén kè jiàn jiàn shì gù rén liú |
碑传门客见 剑是故人留 |
lǒng shù yān hán xī shān mén yuè zhào qiū |
陇树烟含夕 山门月照秋 |
gǔ lái zhōng dǐng shèng gòng jǐn yī hāo qiū |
古来钟鼎盛 共尽一蒿丘 |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一作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古诗词释义: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湜创作的,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感慨与对历史的缅怀。让我们分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十里绛山幽, 千年汾水流**:此句描述了远处的绛山,山色幽深,十年不变;流经其旁的汾河,水势平缓,千年不息。这里的“幽”和“流”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长久。
2. **碑传门客见, 剑是故人留**:碑上记载着门客的故事,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足迹;剑则象征着过去的友人,他们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与情感。这句话在探讨历史与记忆的传承,以及与过去人物的情感联系。
3. **陇树烟含夕, 山门月照秋**:陇树的烟雾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山门在月光的映照下,呈现出秋天特有的宁静与凉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时间的变迁和季节的更替。
4. **古来钟鼎盛, 共尽一蒿丘**:这句话回顾历史,提到古代的王权和权力的鼎盛时期,但最终都将化为历史尘埃,化作一蒿丘——一个小小的土丘,象征着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终将归于平凡和消失。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时间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一作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古诗词赏析:
崔湜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一作立春内出彩花应制),是一首典型的宫廷应制诗。这类诗歌通常在皇帝的节日或庆典上由臣子应命创作,旨在歌颂帝王的仁德、江山的壮丽以及皇家的显赫。该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美景、历史的沉淀与人生的哲思展开,体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宇宙观。
### 题目分析
标题中的“奉和”意味着此诗是为响应皇帝或高官的诗作而创作,表明了诗歌的应制性质。“春日幸望春宫”点明了创作的季节和地点,即春天、皇帝御临望春宫的情景,这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歌颂皇家的尊荣和春天的生机。
### 内容赏析
1. **起句“十里绛山幽,千年汾水流”**,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望春宫周围壮观的自然景观,绛山的幽静与汾河的千年流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着时间的长河和历史的深度。
2. **“碑传门客见,剑是故人留”**,这两句将目光转向了历史遗迹,通过碑文和古剑,表达了对先贤智慧和历史传承的敬仰。这里暗含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3. **“陇树烟含夕,山门月照秋”**,晚霞中的树影、月光下的山门,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这一画面也给人以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4. **“古来钟鼎盛,共尽一蒿丘”**,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历史上的繁盛与荣耀,最终都会归于尘土,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体验与历史的传承。这样的结尾,既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也寄托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 总结
崔湜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历史的厚重、自然的美丽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既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自然与历史的热爱,也流露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整首诗文气流畅,意境深远,是唐代宫廷应制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