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 qiū bó mù ( yī zuò chū sài )
边秋薄暮(一作出塞)
wēi tú xiǎo wèi fēn qū mǎ bàng jiāng fén |
危途晓未分 驱马傍江濆 |
dī dī qì huā lù wēi wēi chū xiù yún |
滴滴泣花露 微微出岫云 |
sōng shāo bàn tǔ yuè luó yì jiàn yí xūn |
松梢半吐月 萝翳渐移曛 |
lǚ kè cháng yīng duàn yín yuán gèng shǐ wén |
旅客肠应断 吟猿更使闻 |
《边秋薄暮(一作出塞)》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秋季傍晚景象的诗,诗人苏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关特有的景致,表达了旅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孤独感。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危途晓未分,驱马傍江濆。**
在黎明时分,道路还未完全清晰,马匹在江边的岸沿上前行。这里描绘了边关清晨的朦胧景象,给人一种未明的神秘感。
2. **滴滴泣花露,微微出岫云。**
露水一滴滴地从花瓣上滑落,仿佛在哭泣;轻柔的云雾从山间缓缓升起,这些自然景象给人以柔美和宁静的感觉。
3. **松梢半吐月,萝翳渐移曛。**
月光半遮在松树的枝梢上,仿佛在慢慢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藤蔓遮蔽的日光开始淡去,显示出傍晚的氛围。这里通过月光和日光的变化,营造了一种由昼转夜的动态画面。
4. **旅客肠应断,吟猿更使闻。**
旅人的思乡之情在这一刻达到顶点,仿佛即将断肠;而远处的猿声此起彼伏,更加衬托出旅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秋季傍晚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旅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边秋薄暮(一作出塞)》古诗词赏析:
《边秋薄暮(一作出塞)》是唐代诗人苏颋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简洁而深邃,情感丰富且深沉,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日傍晚的凄美画面,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边关的孤寂与壮美。
首先,诗的起句“危途晓未分,驱马傍江濆”,既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边塞的清晨),又以“危途”暗示了行旅的艰难与危险。诗人驱马沿江而行,环境的描述既简单又富有象征意味,预示了接下来旅程的艰苦。
接着,“滴滴泣花露,微微出岫云”,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了边塞景象以生命力。露珠的“泣”字,将露水拟人化,表现出边关清晨的清冷与孤独,而“微微出岫云”则描绘了山间薄雾初生的景象,轻盈而神秘,增添了几分幽远与孤寂感。
“松梢半吐月,萝翳渐移曛”两句,将画面推向了黄昏。月光从松树梢头半露,夜的轮廓初现,而“萝翳渐移曛”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日暮的临近。这种对时间的微妙捕捉,增添了诗作的层次感,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景象的转换。
“旅客肠应断,吟猿更使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肠应断”的夸张描述,展现了边塞旅客内心的痛苦与哀愁,而“吟猿更使闻”则以猿猴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形成了一种共鸣,使读者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日傍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深沉抒发,展现了边关的壮丽与孤寂,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苏颋以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将视觉、听觉、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在欣赏之余,更能深刻体会到边关生活的真实与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