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ōng mǎ
骢马
jiǔ mén kāi luò yì shuāng quē duì hé qiáo |
九门开洛邑 双阙对河桥 |
bái rì qīng chūn dào xuān shang bàn xià cháo |
白日青春道 轩裳半下朝 |
chéng yáng zhì zi kàn shí cuì měi rén jiāo |
乘羊稚子看 拾翠美人娇 |
xíng lè guī héng wǎn xiāng chén pū dì yáo |
行乐归恒晚 香尘扑地遥 |
《骢马》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骢马》是由唐代诗人沈佺期所作,描绘了古代都城洛阳的繁华景象,特别是晨起时分至傍晚的生动场景。以下是逐段解释: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九门:古代都城通常会有多个城门,九门为常用之数,象征着城市的规模宏大。洛邑:洛阳,古代的重要都城之一。双阙:阙,即古代皇宫或都城的入口两侧的建筑物,双阙则为两座,通常象征着权威与尊贵。河桥:河边的桥,洛阳地处洛水之畔,因此这里的河桥可能是指洛河上的桥梁。这一句整体描绘了洛阳城的壮丽景象,早晨时分城门开启,双阙与河桥相对立,营造出一片壮观的都市氛围。
**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白日:指白天。青春道:形容道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可以理解为连接各种繁华景象的道路。轩裳:指古代官员乘坐的华丽车辆,这里代指穿着官服的官员。半下朝:古代官员早朝后返回,半下朝则意味着一些官员已经开始返回,但并非所有人。这一句通过描绘白日里道路的繁华与官员的出行,展现出城市的活跃与秩序。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
乘羊稚子:骑着羊的小孩,象征着纯真与活力。拾翠:在古代,翠鸟的羽毛被视为贵重的装饰品,拾翠美人则指那些收集或佩戴翠鸟羽毛的美丽女子。这两句通过描绘孩子们在道路上玩耍以及美貌女子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感,展现出市井生活的温馨与多彩。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行乐归:指的是人们在享受快乐后归家。恒晚:晚,意为晚上,恒晚即晚至,暗示了娱乐活动直到很晚才结束。香尘:香尘,指的是路面上由马蹄或人行走而起的尘埃,上面可能附着有香料,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扑地遥:尘埃在远方飘散,意味着随着夜幕的降临,人们的欢声笑语逐渐消失,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欢快的气息。这一句通过描写夜幕降临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洛阳的繁华景象,不仅突出了城市的规模与繁华,也生动刻画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与活力。
《骢马》古诗词赏析:
沈佺期的《骢马》是一首描绘洛阳都城景象的五言律诗。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盛唐时期都城的繁华景象和民众的生活风貌,尤其是通过“白日青春道”、“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等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都城生活的多彩和鲜活。下面逐句赏析:
1. **九门开洛邑** - “九门”指的是古代都城的九个城门,这里用“开”字,生动地展现了都城的热闹与活力,暗示着都城的繁华与开放。“洛邑”指的是洛阳,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
2. **双阙对河桥** - “双阙”指古代都城中用于礼制和装饰的双座高台,此处与“河桥”相对应,形象地描绘了都城的雄伟景象,桥上行人如织,彰显了都城的繁忙与热闹。
3. **白日青春道** - “白日”点明时间是白天,而“青春道”则暗示了道路的生机与活力,寓意在都城的街道上,无论何时都充满着青春与活力的气息。
4. **轩裳半下朝** - “轩裳”是指官服,这里暗示了早晨官吏出行的场景。整句通过“半下朝”描绘了官员们或正在出行、或即将出行的情景,展现了都城秩序井然、官民和谐共处的景象。
5. **乘羊稚子看** - “稚子”指幼小的孩子,“乘羊”描绘了孩子们骑着羊玩耍的场景,通过这简单的画面,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描绘了都城生活中的温馨与和谐。
6. **拾翠美人娇** - “翠”在这里指的是翠鸟或其他色彩鲜艳的鸟,而“美人”则代表女性。整句描绘了女子在春日里拾翠(拾取色彩鲜艳的物品装饰)的娇美场景,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活力,以及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7. **行乐归恒晚** - “行乐”指的是人们游玩、娱乐,而“归恒晚”则是说人们游玩归家的时间很晚,这表明都城不仅是政务繁忙之地,也是人们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体现了盛唐时期都城生活的丰富多彩。
8. **香尘扑地遥** - “香尘”指的是道路上行人、车辆走动时扬起的带有香味的尘土,这里通过“扑地遥”描绘了都城的繁华与热闹,空气中弥漫着欢愉的气息,整个场景生动、热闹,充满了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洛阳都城的繁华与生机,也描绘了民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和谐与快乐。诗中所展现的不仅是都市的繁华景象,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