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liú bié wǔ líng yuán chéng

留别武陵袁丞

作者:王昌龄 
shí xī liú yǐ luàn     tái jìng rén jiàn wēi
石溪流已乱   苔径人渐微
rì mù dōng lín xià     shān sēng hái dú guī
日暮东林下   山僧还独归
xī wèi lú fēng yì     kuàng yǔ yuǎn gōng wéi
昔为庐峰意   况与远公违
dào xìng shēn jì mò     shì qíng duō shì fēi
道性深寂寞   世情多是非
huì xún míng shān qù     qǐ fù wàng qīng huī
会寻名山去   岂复望清辉

《留别武陵袁丞》古诗词释义:

### 留别武陵袁丞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这一段描绘了作者在离开武陵之前,所见到的一幅清幽而略显寂寞的画面。"石溪流已乱"描述了溪水在石间奔腾、潺潺流淌,给人以动态美。"苔径人渐微"则描绘了小路上覆盖着青苔,行人渐少,给人一种荒寂的感觉。"日暮东林下"点明了时间已至傍晚,地点在东林,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山僧还独归"则是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位山僧在日落时独自返回,暗示了作者即将离开,与这种静谧与孤独相呼应。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庐峰意"可能指的是一段过去经历,可能是对某地或某人的思念,"远公"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这里可能是在用"远公"来象征一种高洁、淡泊的僧侣生活。"况与远公违"则是说与这种理想化的僧侣生活相违背,暗含对现实的无奈或不满。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这两句是对生活态度的描述。"道性深寂寞"强调了作者在追求某种哲学或道德境界时,选择了孤独和静默的生活方式。"世情多是非"则揭示了作者对世俗社会复杂人际关系的反感,这里的"是非"可以理解为社会的不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等。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会寻名山去"意味着作者决心离开现有的生活,去寻找心灵的归宿,去名山大川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岂复望清辉"则是说不再期待世俗的荣光与成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这反映出作者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留别武陵袁丞》古诗词赏析:

王昌龄的《留别武陵袁丞》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追寻。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道性和世情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自然景色的描绘**:首联“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通过描绘溪水的紊乱流动和苔藓覆盖的小径逐渐隐没,营造了一种离别前的寂寥氛围,暗示离别即将来临。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2. **情感的抒发**:颈联“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庐峰,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的隐居之地,远公则暗示了友人或诗人的高洁品格与隐逸之志。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谊的怀念,也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哲理思考**:尾联“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道出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道性,指的是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内心宁静的本性;世情,则是指出世后的复杂人情世故。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对清净与纷扰的辩证看法。

4. **离别与追寻**:最后一句“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离别后将追寻名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纯净。这种对远方和理想的追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情感的抒发、哲理的思考和对离别与追寻的表达,展现了一个文人离别时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精神自由的追求。

王昌龄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