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 zhōng duì yuè
江中对月
chǔ chéng jīn jìn yuǎn jī ǎi hán táng mù |
楚城今近远 积霭寒塘暮 |
shuǐ qiǎn zhōu qiě chí huái cháo zhì hé chǔ |
水浅舟且迟 淮潮至何处 |
《江中对月》古诗词释义:
这首《江中对月》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楚城今近远,积霭寒塘暮:
这一句描绘的是傍晚时分,站在江边远望,城市的轮廓似乎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显得既近又远。这里的“楚城”指的是古代楚国的城池,常被用来泛指江南的城镇。"积霭"指的是浓雾,"寒塘暮"则描绘了一片寒意笼罩在傍晚的池塘上,整个景象给人以深沉、宁静的感受。
水浅舟且迟,淮潮至何处:
接着,诗人在水边看到了船航行缓慢的场景。"水浅"表明江面已进入枯水期,船只难以快速行驶。"舟且迟"则描述了在这种情况下船只的行动。"淮潮至何处"则是一个疑问句,表达了对江潮流向的探索和思考。这句暗示了诗人或许在思考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或者是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整首诗通过江边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城市、自然与生活的感触,营造了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传达了诗人对当下环境的观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江中对月》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江中对月》这首诗,通过对长江边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让读者在文字间感受到淡淡的忧郁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楚城今近远,积霭寒塘暮”,开篇便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江边的古城(楚城)与环绕其周围的雾气(积霭)联系在一起,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暮),也暗示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思绪和追寻。这里的“近远”,既有空间上的距离感,也有时间上的流逝感,引导读者思考诗人的情感状态。
接下来的“水浅舟且迟,淮潮至何处”,继续深化了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水位的浅,舟行的迟,与淮潮的至处未明,形成了一种隐隐约约、难以捉摸的气氛。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样的环境下,月亮的出现,成了诗人心中情感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融合,营造了一种既深邃又宁静的意境。刘长卿以其独特的诗风,将个人的孤独、迷茫与对未来的思考,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载体,巧妙地表达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刘长卿的《江中对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更是一首寄托了诗人内心情感与思考的作品。通过其丰富的象征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成功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静观自然、反思自我情感状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