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dào bì jiàn zhāo míng qì shàng rén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huāng cūn dài fǎn zhào luò yè luàn fēn fēn |
荒村带返照 落叶乱纷纷 |
gǔ lù wú xíng kè hán shān dú jiàn jūn |
古路无行客 寒山独见君 |
yě qiáo jīng yǔ duàn jiàn shuǐ xiàng tián fēn |
野桥经雨断 涧水向田分 |
bù wèi lián tóng bìng hé rén dào bái yún |
不为怜同病 何人到白云 |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表达了诗人刘长卿初到碧涧,想要邀请明契上人来探访的深情与意境。以下是逐段解释:
**首句**"荒村带返照":这句描绘了诗人的行经之地——一个荒凉的村庄,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上面。"返照"在这里指的是日落时分的余晖,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暖色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寂寥的氛围。
**次句**"落叶乱纷纷":随着太阳逐渐下山,作者的视线转向了地面,发现落叶漫天飞舞,铺满了地面。"乱纷纷"三字生动地展现了落叶随风飘散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萧瑟。
**第三句**"古路无行客":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发现这条古旧的路径上空无一人,只有他一人踏足,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静谧。
**第四句**"寒山独见君":诗人突然提到“君”,这里的“君”指的是“明契上人”。这句话用“寒山”和“独见”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期待。他独自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渴望与明契上人相见,表达出一种对精神交流的渴望。
**第五句**"野桥经雨断":诗歌的视线转向了远处,野桥在雨水的侵蚀下,可能已经断裂。这个细节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含了诗人前路艰难、未知与不确定的感慨。
**第六句**"涧水向田分":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山涧与农田之间。"涧水"与"田分"描绘了水流从山间汇入低地,灌溉农田的景象。这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能象征着人间的滋养与希望。
**最后两句**"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这两句是对诗人邀请明契上人的直接表达。"不为怜同病",意味着邀请不仅仅是出于同情,而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或理想。"何人到白云"则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只有明契上人能理解或回应这份邀请,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荒村、落叶、古路、寒山等自然景观,以及野桥、涧水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既静谧又充满期待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明契上人及精神交流的深切渴望。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其标题为《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通过诗歌展现了初到陌生之地的孤独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解。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开篇描绘
诗歌的开头“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荒凉村落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荒凉的小村里,伴随着乱纷纷的落叶,营造出一种凄清与宁静并存的氛围。这种景象传递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深沉的基调。
### 中间铺展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两句,继续深化这种孤独感。古旧的山路空无一人,只有诗人在黄昏的寒山中独自等待着友人明契上人的到来。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期待。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季节的变换。雨后的小桥可能已经损坏,无法通行,山涧的水流流向田地,表现出自然界中的秩序与变迁,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或是孤独的对比。
### 结尾抒情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明契上人到来的期待和感激,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怜同病”不仅指对对方的同情和理解,更隐含了对精神伴侣的渴望,而“到白云”则是对自由与超脱生活的一种向往。整句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 总体赏析
刘长卿的这首诗,通过对初到荒凉之地的感受进行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解。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又不失诗情画意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