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è guī mù zhōu zhì qī lǐ tān xià zuò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shí qiáo rén bú dào dú wǎng gèng tiáo tiáo |
石桥人不到 独往更迢迢 |
qǐ shí shān jiā shǎo xún zhōng yě lù yáo |
乞食山家少 寻钟野路遥 |
sōng mén fēng zì sǎo pù bù xuě nán xiāo |
松门风自扫 瀑布雪难消 |
qiū yè wén qīng fàn yú yīn zhú hǎi cháo |
秋夜闻清梵 馀音逐海潮 |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由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是一首描绘了诗人在归途中的所见所感。我将逐段解释每句的意思:
1. **石桥人不到, 独往更迢迢**:这条通往七里滩的路,只有我一人孤行,尽管是石桥横跨,但没有人踏足过,显得更为遥远和孤独。
2. **乞食山家少, 寻钟野路遥**:在山上人家稀少的地方,寻找施食的食物不容易,沿着野路去找钟声的来源,显得路程更为漫长。
3. **松门风自扫, 瀑布雪难消**:通过松树林的大门,风自然地扫过,清扫着落叶和尘埃。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积雪难以消融,仿佛永远保持在那冰冷的状态。
4. **秋夜闻清梵, 馀音逐海潮**:在秋夜的寂静中,听到了清澈的梵唱声,那悠长的余音随着大海的潮水一同飘荡,远去。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孤独与遥远,自然界的宁静与壮美,以及对佛教清梵之音的向往。通过这四幅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这首《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展示了一种隐逸之士的悠然自得与对自然界的深切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层揭示,这首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宁静与和谐的境界。
### 石桥与独往
首句“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描绘了一幅孤独而宁静的景象。石桥的出现意味着通往隐逸之地的路途不仅是身体的挑战,更是心灵的净化之旅。诗人选择独自前往,意味着他追寻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超越,而非世俗的热闹与繁华。这句诗中的“迢迢”,既指路程的遥远,也暗含了孤独旅程中内心深处的探索与挣扎。
### 乞食与寻钟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归隐生活的真实面貌。他不再依赖外界的物质供给,而是依赖自然界的馈赠和内心的精神追求。乞食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对物质的淡泊,寻钟则可能暗示着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寻。在荒野与山林之间,寻找内心与自然的共鸣,是诗人在追求灵魂深处的和谐与宁静。
### 松门与瀑布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则将画面推向了一种超脱于时间与物质的静谧状态。松树作为自然界的生命象征,其不畏风霜的形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而瀑布作为自然力量的展现,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不息。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向往。
### 秋夜与清梵
最后,“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收束了全诗的情感与意境。秋夜的宁静为诗人提供了心灵静修的绝佳环境,而“清梵”则可能是指僧侣的唱经之声,或是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之音。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精神世界纯净与宁静的追求。余音随着海潮般的波澜起伏,象征着诗人的思绪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以及对生命深处静谧与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交融,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远离尘嚣的七里滩下,诗人找到了自我心灵的归宿与精神的寄托,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精神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