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wáng duān gōng rù zòu shàng dōu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

作者:刘长卿 
luò yáng zhēng zhàn hòu     jūn qù wèn diāo cán
洛阳征战后   君去问凋残
yún yuè lín nán zhì     fēng shuāng xiàng běi hán
云月临南至   风霜向北寒
gù yuán jīng luàn jiǔ     gǔ mù gé lín kàn
故园经乱久   古木隔林看
shuí fǎng jiāng chéng kè     nián nián shǒu yī guān
谁访江城客   年年守一官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王端公入奏上都》由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通过细致描绘了送别友人王端公入朝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关切与祝福,同时也抒发了对战乱后家园的深沉感慨。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洛阳征战后,君去问凋残**:洛阳曾是战争的中心,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这样的背景下,友人王端公即将离开,作者用“问凋残”表达出对友人此行的关心,以及对友人去往战后家园的忧虑。

2. **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这两句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景象。南至象征着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北寒则暗示着王端公离别之地的气候特点。云月和风霜的描写,既展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也寓意着友人旅程中的天气变化,以及旅程的艰辛。

3. **故园经乱久,古木隔林看**: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家乡的深切关怀。"故园经乱久"暗示家园经历了长久的战乱,"古木隔林看"则描绘出友人远眺故乡,只能透过茂密的树林,看到那已经沧桑的家园景象,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盼。

4. **谁访江城客,年年守一官**: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坚定追求理想和坚守岗位的赞扬。"江城客"可能指的是友人作为官员在江城的身份,"年年守一官"则赞扬了友人年复一年忠诚于官职,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不忘职守的精神。这种对友人品格的赞扬,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和责任的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既表现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和对战后家园的深切关怀。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这首《送王端公入奏上都》从多个角度描绘了送别朋友入京的情景,同时蕴含了深沉的感慨和对朋友未来境遇的关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洛阳征战后,君去问凋残。”

首联开篇即点明了背景,用“洛阳征战后”描绘了战乱后的洛阳景象,体现了时代的动荡。这里的“君去问凋残”不仅指王端公即将前往的京城将面对的现状,也是诗人对朋友未来的担忧。这种担忧既有对政治环境的忧虑,也有对朋友个人安危的关切。

### 颔联:“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

颔联进一步扩展了空间的视野,从“云月”和“风霜”两个自然景象入手,表达了季节的更迭和环境的冷暖,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云月象征着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和变化,而“风霜”则形象地描绘了面临的艰难和挑战。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王端公入京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 颈联:“故园经乱久,古木隔林看。”

颈联转而聚焦于王端公离乡背井的思绪。通过“故园经乱久”表达了对家乡长时间以来遭受战乱之苦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王端公长期在外奔波的艰辛。而“古木隔林看”则用具体的景象描绘了他远离家乡、孤独远行的状态,表现了对朋友深沉的同情和对未来的担忧。

### 尾联:“谁访江城客,年年守一官。”

尾联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感慨。面对王端公在京城的孤独和困境,作者发问“谁访江城客”,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境遇的忧虑和对官场冷暖的深切理解。同时,“年年守一官”则表现了对官场生活单调、不易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王端公坚守本职、不改初心的敬意。

### 总结:

刘长卿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朋友离别时的关怀和对朋友未来境遇的忧虑。从战乱后的社会背景到个人离别的情感,再到对友人未来的关切,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刘长卿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