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ǐ xiào shū fù dōng zhè mù fǔ ( xiào shū gōng yú hàn mò )
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校书工于翰墨)
shàng guó sān qiān lǐ xī hái jí suì fāng |
上国三千里 西还及岁芳 |
gù shān jīng luàn zài chūn rì sòng guī zhǎng |
故山经乱在 春日送归长 |
xiǎo zòu qū shuāng quē qiū chéng bào wàn xiāng |
晓奏趋双阙 秋成报万箱 |
xìng lùn kāi jì lì yǐ shí hǎi líng cāng |
幸论开济力 已实海陵仓 |
《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校书工于翰墨)》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1. **上国三千里, 西还及岁芳,**
**背景与地点:** 这句诗描述了李校书从千里之遥的上国返回,正值春季的花香时节。这里的“上国”可以理解为遥远的地方,李校书从遥远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国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预示着旅程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
2. **故山经乱在, 春日送归长,**
**故土与变化:** 这句诗暗示李校书的家乡可能经历了战乱,而春天的送别则显得格外悠长。"故山"指的是李校书的家乡,"经乱在"说明家乡遭受了动荡和破坏,而"春日送归长"则表达了送别持续的时间之长,可能反映了对家乡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深切感怀。
3. **晓奏趋双阙, 秋成报万箱,**
**公务与成就:** 这句诗描绘了李校书在仕途上的忙碌和成就。"晓奏趋双阙"意味着他在清晨向朝廷进献报告,急速前往皇宫的两个门户,表示其工作勤奋;"秋成报万箱"则暗示他在秋天带来了丰收的成果,报效国家的粮仓里装满了粮食,象征着李校书在公务上的杰出贡献。
4. **幸论开济力, 已实海陵仓,**
**期盼与实现:** 这句诗表达了对李校书能力的肯定和对国家富足的期望。"幸论开济力"意味着作者期待李校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才能,解决问题,增进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已实海陵仓"则强调李校书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海陵仓库充实,这既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国家财富积累的赞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李校书离别时的深情,还通过他的经历与成就,表达了对国家发展与个人贡献的深切关注和美好祝愿。
《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校书工于翰墨)》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这首诗《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既包含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祝福,也蕴含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怀与期望。以下是对诗作的赏析:
1. **离情别绪与送别情深**:“上国三千里,西还及岁芳”开篇点明了友人远行的路程之遥以及旅程之美好时光。岁芳,指的是春天,这里暗含了诗人对友人在春日归途的美好祝愿。诗中“故山经乱在,春日送归长”表达了对友人故乡历经战乱的忧心以及对友人归途路途长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忧虑。
2. **对友人才能与职务的赞许**:“晓奏趋双阙,秋成报万箱”描绘了友人即将前往东浙幕府的职务生涯。双阙指的是皇宫的门户,这里既指友人即将为国效力,也暗含了其将有所作为的期待。秋成报万箱则暗示了友人工作成果的丰盈与对国家农业繁荣的贡献,彰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许和对国家建设的期待。
3. **对友人社会价值的期许**:“幸论开济力,已实海陵仓”寄寓了对友人社会价值的期许。开济力意味着友人将有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实现其社会价值。海陵仓是古代的粮仓,这里象征友人在农业、粮食供应方面可能的贡献,强调了友人对国家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关怀与祝福,更体现了对友人才能的肯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期望。通过精炼的语言,刘长卿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