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iè zhōng jiàn táo huā nán zhī yǐ kāi , běi zhī wèi fā , yīn jì dù fù duān

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

作者:刘长卿 
shuāng fēi bì fēng jì     yáo xiàng xī yáng kāi
双扉碧峰际   遥向夕阳开
fēi xī fāng dú wǎng     gū yún hé shì lái
飞锡方独往   孤云何事来
hán tán yìng bái yuè     qiū yǔ shàng qīng tái
寒潭映白月   秋雨上青苔
xiāng sòng dōng jiāo wài     xiū kàn cōng mǎ huí
相送东郊外   羞看骢马回

《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古诗词释义:

刘长卿的这首诗《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描绘了诗人于廨舍中见到桃花的景象,南枝已经开放,而北枝则还未发芽,诗人由此触发思绪,寄予好友杜副端。下面是对各句的逐段解释:

1. **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诗的开头描绘廨舍之门仿佛与远山相连,门前的双门在夕阳的照耀下开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2.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这里提到了一位行者(僧人)正独自前往(可能去旅行或朝圣),而一句“孤云何事来”则似乎在询问那片孤独的云彩为何在此刻出现。这两句寓含了对旅途孤独与云彩自由的思考。

3.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寒潭中的月光被清晰地映照出来,显得格外明亮纯净;秋雨落在青苔上,既有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隐含着时间流逝的寂静意味。

4.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诗人与友人相别,送行至东郊,此处的“骢马”可能象征着友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诗中的“羞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内疚之情。

这首诗整体上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情感的流露,以及对友谊、离别等人生议题的感慨。通过桃花的季节性差异、行者与云的象征、以及与友人的别离,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世界。

《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这首诗,虽然标题并未明确地交代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情感倾向或是诗中主要描绘的景象,但从诗的内容和标题中,我们不难推测出,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刘长卿在官署中所见的一幕:在官署中,桃花南枝已经绽放,而北枝还未开放。这幕情景让诗人产生了某种感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寄给友人杜副端的诗歌。

**诗的赏析**:

1. **景象描写**:诗的前两句“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描绘了官署前的大门(双扉)位于碧绿的山峰之间,远处的夕阳将这里映照得格外美丽。这既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暗含着一种宁静而略显孤寂的氛围。

2. **情景转换**:“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这两句诗在描写官署景象之后,笔锋一转,描述了诗人仿佛看见了孤独行者的身影和孤云的飘来。这里的“飞锡”指的是行脚僧人使用的竹杖,借以象征僧人独自行走,或许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或是对某种超脱生活的向往。

3. **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这两句通过描绘静谧的水潭映照着明亮的月光,以及秋雨落在青苔上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自然界的这些景象往往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离别之情**:“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表达了诗人在东郊外为友人杜副端送行的场景。在送别时,诗人看到友人乘坐的骢马(一种体态优美、跑得很快的马,多指官马)离去,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淡淡的哀愁。这里透露出的不仅是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可能隐含着对官场生活的一种逃避或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官署内外的自然景色,以及与友人的离别场景,巧妙地交织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官场中可能存在的孤独与疏离感。全诗语言清雅,意境深远,富有情感的层次感和深度,体现了刘长卿诗歌风格的典型特点。

刘长卿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