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piāo mǔ mù
经漂母墓
yòu zuò huái nán kè hái bēi mù yè shēng |
又作淮南客 还悲木叶声 |
hán cháo luò guā bù qiū sè shàng wú chéng |
寒潮落瓜步 秋色上芜城 |
wáng shì hé shí jǐn cāng zhōu xiàn ěr xíng |
王事何时尽 沧洲羡尔行 |
qīng shān jiāng lǜ shuǐ chóu chàng bù shèng qíng |
青山将绿水 惆怅不胜情 |
《经漂母墓》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以“经漂母墓”为标题,表达了诗人对漂母墓的怀念与哀思,同时抒发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作者:刘长卿**
-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著称。
2. **标题:经漂母墓**
- “漂母”在古代传说中指一个施舍食物给无家可归的韩信的老妇人,后来韩信成为将军后,不忘旧恩,重赏漂母。此处指的可能是诗人所经过或访问的一处与某位名人的墓地或遗址有关。
3. **又作淮南客,还悲木叶声**
- 诗人自称为“淮南客”,可能暗示着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位置。听到“木叶声”,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这里的“悲”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4. **寒潮落瓜步,秋色上芜城**
- “寒潮落瓜步”描绘了寒冷的潮水退去,瓜步(可能是地名)被淹没的景象,与“秋色上芜城”相呼应,表现了秋天的肃杀景象,与人世的沧桑变化相联系。
5. **王事何时尽,沧洲羡尔行**
- “王事何时尽”表达了对国家公事的厌倦和渴望解脱的情绪,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烦恼。而“沧洲羡尔行”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羡慕能够离开繁忙官场、追求闲适生活的人。
6. **青山将绿水,惆怅不胜情**
-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画面,青翠的山与清澈的水相映成趣。然而,诗人的内心却是满含惆怅,无法言喻的情感让他难以承受。这里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自身命运和世事无常的无奈与哀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对自然、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感受,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经漂母墓》古诗词赏析:
刘长卿的《经漂母墓》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诗歌,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 首句“又作淮南客,还悲木叶声”: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了作者的身份——“淮南客”。淮南之地在古时是文化、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同时也承载着许多历史故事。通过“悲木叶声”这一细节,暗示了诗人在秋季到访此地时的哀愁情绪,木叶的凋零与衰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引发了对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 “寒潮落瓜步,秋色上芜城”: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寒潮”、“瓜步”、“秋色”、“芜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肃杀而寂寥的氛围。瓜步可能是地名,此处借以描绘江水的流向与时间的流动;芜城则暗示了城市或景象的衰败。这两句既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也寓言了生命的衰败和历史的变迁,体现了自然与历史的深沉联系。
### “王事何时尽,沧洲羡尔行”:
在经历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后,诗人的思绪转向了对现实的感慨。王事,指的是君王的事务或公务,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官职或职责。他提出“何时尽”,表达了对公务、责任、束缚的厌倦与渴望解脱的情感。而“沧洲”则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诗人羡慕的“尔行”,即他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 “青山将绿水,惆怅不胜情”:
最后两句,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以“青山将绿水”这一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寄寓了他对生活、对世界、对自己的深沉情感。青山绿水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面对命运时的无奈、感慨与思考。这里的“惆怅”不仅仅是对当前情境的哀伤,更蕴含着对整个人生、对命运流转的深沉反思。
综上所述,刘长卿的《经漂母墓》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漂母墓的纪念,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