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zhōng jì xíng shí shǒu 。 dòng shān yáng ( yī zuò dòng yáng shān )
湘中纪行十首。洞山阳(一作洞阳山)
cāng wú zài hé chǔ bān zhú zì chéng lín |
苍梧在何处 斑竹自成林 |
diǎn diǎn liú cán lèi zhī zhī jì cǐ xīn |
点点留残泪 枝枝寄此心 |
hán shān xiǎng yì mǎn qiū shuǐ yǐng piān shēn |
寒山响易满 秋水影偏深 |
yù mì qiáo rén lù méng lóng bù kě xún |
欲觅樵人路 蒙笼不可寻 |
《湘中纪行十首。洞山阳(一作洞阳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洞山阳》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纪行诗,描写了作者在洞山阳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历史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诗中每句的逐段解释:
1.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这句诗通过提出一个疑问,将读者带入对历史的遐想中。苍梧,是中国古代的地理位置,与舜帝葬于苍梧相关,此处可能象征着逝去的历史与文明。斑竹,是因染上斑点的竹子,古代传说舜帝死后,其妃子娥皇、女英泪尽而死,泪滴竹上而成斑点,象征着哀伤与悲痛。作者在这里通过斑竹林,寄托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感怀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这两句描绘了洞山阳的自然景观。寒山响易满,指山中的声音容易被山谷共鸣,充满了清幽与宁静的氛围。秋水影偏深,是说秋天的水面映照出的影子显得更为深邃,既表现了秋天水面的平静与深远,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深远的历史感。
3.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探索自然与历史的过程中,想要寻找古代樵夫走过的道路,但因为周围环境的茂密与复杂,使得路难寻。这既是一种对历史寻觅的渴望,也寓意着自然的原始与复杂,暗示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与探索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洞山阳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的遥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探索中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与热爱。
《湘中纪行十首。洞山阳(一作洞阳山)》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洞山阳》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湘中纪行十首之一,通过描绘洞山阳的自然景象,不仅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壮美,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思绪。
首联“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起笔即运用了富有诗意的想象,提出疑问:那传说中的苍梧,即因舜帝南巡时葬其妃娥皇、女英所成的竹林,现在何处?然而,诗人的视线落在了眼前的斑竹林上。这两句一问一答,蕴含着对历史遗迹的追寻和对自然景色的赞叹。
颔联“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达。将斑竹林中的斑点比喻为“泪”,既是对娥皇女英故事的象征性再现,也暗含着诗人自己情感的寄托。这里的“泪”既是对过去历史的悲悯,也是对当下境遇的一种感慨,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颈联“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描绘了洞山阳的自然环境。寒山因其季节性特征而显得更为寂静,声音在这里更容易回响;秋水则因深而显得更为幽静。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寂静与水的深邃,更隐含了诗人对孤独与深远内心的体验,以及对自然与人世的深刻感悟。
尾联“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则是对探索与寻找的复杂心情的表达。诗人想要寻找古人的踪迹,却在一片蒙笼中迷失了方向。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寻路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寻和对自身道路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情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刘长卿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将湘中纪行的所见所感凝练成诗,让人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