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 zhǎng sì shàng fāng bié zi xī yǒu dào
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
bīng hú jiàn dǐ wèi wèi qīng shào nián rú yù yǒu shī míng |
冰壶见底未为清 少年如玉有诗名 |
wén huà sōng fēng duō yě sì bù xián huáng shòu xiàng yáng chéng |
闻话嵩峰多野寺 不嫌黄绶向阳城 |
zhū mén yán xùn cháo cí qù qí chū dōng jiāo mǎn fēi xù |
朱门严训朝辞去 骑出东郊满飞絮 |
hé nán tíng xià bài fǔ jūn yáng chéng guī lù shān fēn yūn |
河南庭下拜府君 阳城归路山氛氲 |
shān fēn yūn zhǎng bú jiàn |
山氛氲 长不见 |
diào tái shuǐ lù hé yǐ shēng shǎo yí miào hán huā shǐ biàn |
钓台水渌荷已生 少姨庙寒花始遍 |
xiàn xián lì ào yǔ chén gé yí zhú shū quán cháng àn zé |
县闲吏傲与尘隔 移竹疏泉常岸帻 |
mò yán qù zuò zhé yāo guān qǐ shì cháng ān zhé yāo kè |
莫言去作折腰官 岂似长安折腰客 |
《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由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大致讲述了诗人在与友人子西有道分别时的感慨和对子西有道赴任后生活的想象。我们可以分段解析每一句的含义: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
- “冰壶见底未为清”:这句诗可能是在暗示做人、做文应该如冰壶般透明无瑕,但外表的清纯并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的纯净或作品的价值。
- “少年如玉有诗名”:强调了子西有道作为少年才俊,以他的才华和诗名在文学界已经有所建树。
**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 “闻话嵩峰多野寺”:诗人听说嵩山有很多偏远的寺庙,暗示了子西有道即将前往的阳城环境可能相对偏远或清静。
- “不嫌黄绶向阳城”:子西有道被任命为阳城的官员,此处可能使用了对官员的比喻“黄绶”,指代官位,而“不嫌”二字表达出子西有道对待官职的态度,可能包含了对其职务的认同或对奉献精神的肯定。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
- “朱门严训”:可能暗指子西有道在上任前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或师长的训导。
- “朝辞去”与“骑出东郊满飞絮”描绘了子西有道清晨出发,骑马离家,路上扬起的飞絮象征着离别的场景,给人一种轻盈而略带哀愁的感觉。
**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 “河南庭下拜府君”:诗人在河南(指其所在地)的庭院中向子西有道拜别。
- “阳城归路山氛氲”:描绘了子西有道回程路途中的景象,可能通过描绘山雾弥漫的景象来表现旅途的遥远和归途的朦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山氛氲,长不见,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
- “山氛氲,长不见”:再次强调了旅途的遥远与模糊,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
- “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描绘了子西有道归途所经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可能隐含着对子西有道能够享受其任内时光的祝愿。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
- “县闲吏傲与尘隔”:想象子西有道在阳城县为官时,可能因官小事闲,生活清静,不受世俗尘埃的影响,体现出对官场清高的向往。
- “移竹疏泉常岸帻”:描述子西有道在官府日常中,可能会移竹植树、引泉入园,佩戴便帽悠闲自得地生活,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 “莫言去作折腰官”:劝诫子西有道不必以赴任为官为苦,表示对官场的矛盾看法。
- “岂似长安折腰客”:以长安官场作为反衬,暗指长安的官场可能充满了弯腰以求生存的无奈和艰辛,与子西有道即将前往的阳城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子西有道任内生活的美好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子西有道赴任后生活的憧憬与祝福,以及对官场的复杂情感。
《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古诗词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是一首描写离别、缅怀与激励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及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此诗题目“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显示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友人子西有道的深切祝福与勉励。
### 诗歌结构与内容
诗歌开篇以“冰壶见底未为清”起笔,以“冰壶”比喻心地纯真,但接着的“未为清”暗示了其内在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暗含对子西有道性格和品格的赞美。接着,诗中通过对子西有道少年时代如玉般纯洁、诗名远扬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卓越才华的欣赏。
### 题材与意象的运用
诗歌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嵩峰的野寺、黄绶(象征官职)、朱门(富贵之家)等,展现了子西有道从少年才华横溢到步入官场、最终选择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心路历程。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子西有道放弃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肯定与赞美。
### 情感与寓意
诗中通过“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表达了对子西有道摆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的赞赏。随后,诗人描绘了离开繁华世俗后的场景,如“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形象地展现了离别时的景象,既有离愁别绪,也寄寓着对子西有道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
### 结尾的寓意
最后,诗人用“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等句,描绘了子西有道在远离尘嚣的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友人选择的肯定。通过“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诗人强调子西有道的选择与普通的世俗官场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钦佩。
总之,韦应物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精神自由和高尚人格的追求与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