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qíng xiàn xiàng gōng
书情献相公
zhōng nián cóng yī wèi zì xiào cǐ shēn fēi |
中年从一尉 自笑此身非 |
dào zài gān wēi lù shí nán chǐ xī jī |
道在甘微禄 时难耻息机 |
chén qū běn jùn fǔ zhòu yǎn gù shān fēi |
晨趋本郡府 昼掩故山扉 |
dài jiàn gān gē bì hé fáng gèng cǎi wēi |
待见干戈毕 何妨更采薇 |
《书情献相公》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严维创作,名为《书情献相公》。通过阅读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表达出的一种对官场和人生追求的反思与决断。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首句:“中年从一尉,自笑此身非。”
诗人在开篇便透露了自己的年龄(中年)和职位(一尉),这是古代对官职的一种称呼,类似于县尉,属于地方官小吏的职位。诗人自嘲(自笑)于自己的身份,可能是因为与自己理想中的形象或者身份不符。
### 次句:“道在甘微禄,时难耻息机。”
“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道德准则或者追求的目标。“微禄”意指微薄的俸禄或低下的官位。诗人表示,尽管自己的官位不高,俸禄微薄,但他乐于接受这种生活,因为它符合自己的道德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复杂时局的无奈和对隐退的不耻。
### 三、四句:“晨趋本郡府,昼掩故山扉。”
“趋”指急匆匆地前往,“本郡府”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官府。“昼掩故山扉”则意指在白天关闭通往家乡或自然的门,可能暗指诗人忙于官场事务,与自然或家庭疏远。
### 最后两句:“待见干戈毕,何妨更采薇。”
“干戈”通常指战争,这里泛指政治纷争或战争。“采薇”出自《诗经》,原指隐居生活的象征,此处可能指诗人期待战争结束后,能够过上简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即隐居或退隐。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严维对自己中年官场生涯的反思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下,他依然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即使在微薄的官位上也乐在其中,渴望在战争结束后,能过上一种简单、贴近自然的生活。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的一种无奈与向往。
《书情献相公》古诗词赏析:
《书情献相公》是唐代诗人严维所作的一首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展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内容
诗的标题“书情献相公”暗示了这是一首向官位较高的相公表达情意的作品,可能带有言志、献策、期待得到回应的意味。诗的结构整齐,四句一换韵,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 诗的意象与情感
1. **首句“中年从一尉”**: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境遇——中年时,担任了一个小官(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于仕途和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2. **次句“自笑此身非”**:诗人自嘲,对自己目前的处境表示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态度。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时,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解嘲。
3. **“道在甘微禄”**:这一句强调了诗人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在困难和逆境中,他愿意接受微薄的官禄,表现了他对于道义和原则的坚守,甘愿在平凡中寻找精神的满足。
4. **“时难耻息机”**:在“时难”(时局艰难)的时刻,诗人并不选择隐退或息机(停止追求和努力),体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不屈。这不仅表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不放弃,也暗示了他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5. **“晨趋本郡府,昼掩故山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清晨时分,他前往本地的官府处理公务;日间,则在山中关闭门扉,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既展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职责与忙碌,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6. **“待见干戈毕,何妨更采薇”**: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在战乱平息之后,他希望能够过上隐居的生活,如同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采薇而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安宁。这不仅反映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 总结
《书情献相公》通过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设想,表达了在困境中坚守原则、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性的深度,也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的思考与选择,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