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péi guān chá dōng hú wàng shān gē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
yě rén yè mèng jiāng nán shān jiāng nán shān shēn sōng guì xián |
野人夜梦江南山 江南山深松桂闲 |
yě rén jué hòu cháng tàn xī tiē xiǎn zhān tái zuò shān sè |
野人觉后长叹息 帖藓粘苔作山色 |
bì mén wú shì rèn yíng xū zhōng rì yī mián guān sì rú |
闭门无事任盈虚 终日欹眠观四如 |
yī rú bái yún fēi chū bì èr rú fēi yǔ yán qián dī |
一如白云飞出壁 二如飞雨岩前滴 |
sān rú téng hǔ yù páo xiāo sì rú lǎn lóng zāo pī lì |
三如腾虎欲咆哮 四如懒龙遭霹雳 |
xiǎn qiào qiàn kōng tán dòng hán xiǎo ér liǎng shǒu fú lán gān |
崄峭嵌空潭洞寒 小儿两手扶栏干 |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身处东湖之畔的隐士对于山景的想象与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下是逐段解释:
### 作者:顾况
### 标题: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
#### 1. 野人夜梦江南山, 江南山深松桂闲,
诗人用“野人”自称,暗示自己是远离尘嚣的隐士。在夜晚,他梦见了江南那深邃幽静的山岭,那里松柏茂密,桂树飘香,营造出一种静谧、自然的氛围。
#### 2. 野人觉后长叹息, 帖藓粘苔作山色,
梦醒后,诗人不禁长叹,意识到现实中的东湖之景或许无法与梦境中的江南山景相媲美。他尝试以“贴藓粘苔”来试图描绘出东湖之山的颜色与质感,但仍旧感觉有所缺憾。
#### 3. 闭门无事任盈虚, 终日欹眠观四如,
在闲适的生活中,诗人选择闭门不出,任由时间的流转,只在闭目养神中观想世界。这里“四如”指的是四季的变换,他通过内心的感受去“观”四季,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 4. 一如白云飞出壁, 二如飞雨岩前滴,
第一种景象是他想象中的云朵仿佛从山壁间飞出,飘逸而自由。第二种景象则描绘了山岩前雨滴的飞溅,既具动感又显宁静。
#### 5. 三如腾虎欲咆哮, 四如懒龙遭霹雳,
第三种景象是他想象中山间猛虎欲发出震天的咆哮,象征着力量与激情。第四种则是懒龙(慵懒的龙)遭遇雷鸣,既表现出龙的慵懒性格,也暗示了一种意外与震撼的结合。
#### 6. 破峭嵌空潭洞寒, 小儿两手扶栏干,
最后,他观察到了山峰险峻、空洞处深寒,孩子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通过这一细节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与欣赏,同时也有对孩子们安全的关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隐士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与深刻理解,以及在闲适生活中对于自然奥秘的探索与感悟。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古诗词赏析: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一首描绘山景的诗歌。通过这首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构思独特,想象力丰富**:诗人以“野人”的视角,将夜晚的梦与现实中的山景巧妙联系起来,用梦中的江南山与现实中的东湖山相对照,创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意境。这种构思方式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为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浪漫色彩。
2. **拟人化的描绘**:诗中将山峰比作飞出的白云、滴落的飞雨、咆哮的腾虎、遭雷击的懒龙,这样的拟人化描绘使得山峰有了生命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山的壮丽与雄奇。
3. **细腻的观察与描绘**: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山洞的“崄峭嵌空”,以及孩子们站在栏杆旁的场景,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4. **情感表达**:通过“野人”的叹息和“终日欹眠”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沉醉和对生活平静状态的向往。同时,末尾“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5.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将山景拟人化,作者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渴望。
总之,《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构思,不仅展现了东湖山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