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bù xū cí ( tài qīng gōng zuò )

步虚词(太清宫作)

作者:顾况 
hé dì bì chūn chóu     zhōng nián yì jiù yóu
何地避春愁   终年忆旧游
yī jiā qiān lǐ wài     bǎi shé wǔ gēng tóu
一家千里外   百舌五更头
kè lù piān féng yǔ     xiāng shān bù rù lóu
客路偏逢雨   乡山不入楼
gù yuán táo lǐ yuè     yī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故园桃李月   伊水向东流

《步虚词(太清宫作)》古诗词释义:

顾况的《步虚词(太清宫作)》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在旅途中遭遇的风雨、艰难与孤独之情的诗。全诗共六句,每句七个字,结构清晰,情感真挚,以下是逐句解释:

1.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里愁绪的逃避,以及对过往快乐时光的深深怀念。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诗人来说,却充满了难以排解的愁绪,他选择逃避。而“终年忆旧游”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以往游历和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

2.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艰辛。前一句说诗人与家人相隔千里,无法团聚,后一句则通过“百舌五更头”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夜晚孤独、思乡的情境。百舌鸟在五更时分鸣叫,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孤寂的夜晚。

3.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诗人身处异乡,不论是雨中前行的艰难,还是想家时却无法见到家乡山川的无奈,都表达了一种漂泊无依的情感。此处“不入楼”可能暗示即使是在梦中也难以跨越距离,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4.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 最后两句通过描绘故乡的景色,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故园的月夜、桃李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伊水东流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家乡画面,与诗人身处异乡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对家的思念与向往。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复杂情绪,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深深期盼。

《步虚词(太清宫作)》古诗词赏析:

《步虚词(太清宫作)》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远离故乡、游子思乡之情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简析背景

此诗名为《步虚词》,意味着诗人在漫步于寺庙或宫观中时,触景生情,抒发内心情感。诗题中的“太清宫”或许是指道教的庙宇,常被视为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诗人在此背景下,更深刻地感受到远离故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 诗歌内容解析

1. **开头两句:“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诗人用问句开头,表达了对春天愁绪的逃避,但无论在何处,内心总是在回忆着过往的欢乐时光。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既想远离烦恼,却又无法摆脱对往昔的深深怀念。

2.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外游历时的环境和心境。遇到雨天,意味着旅途中不顺,更加重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而“乡山不入楼”则形象地表达了远离家乡的现实,无论诗人在何处,都无法轻易地触碰到家乡的山峦。

3.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故园的桃李与月色,以及伊水的流向,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桃李月的美景与家乡相联系,伊水向东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故乡的遥远,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 诗歌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着游子思乡之情展开。通过对远离家乡的孤独、遭遇的困难以及对故园景色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强烈的思乡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如春愁、雨天、客路、乡山、桃李月、伊水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总结

《步虚词(太清宫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富有情感深度,而且在景物描绘上别具匠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乡愁。

顾况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