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èng chóu máo shān zèng cì bìng jiǎn qí wú zhèng zì

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

作者:顾况 
chóu rén kōng wàng guó     jīng niǎo bù guī lín
愁人空望国   惊鸟不归林
mò huà dàn guān shì     shuí zhī jié wà xīn
莫话弹冠事   谁知结袜心
shuāng diāo shù chuī duàn     tǔ shí jiàn hén shēn
霜凋树吹断   土蚀剑痕深
yù zuò huái shā fù     míng shí chǐ zì chén
欲作怀沙赋   明时耻自沉
hé chǔ diào líng jūn     jiāng biān yī lǎo rén
何处吊灵均   江边一老人
hàn yí jūn yǐ jiē     chǔ zòu wǒ kōng pín
汉仪君已接   楚奏我空频
zhí dào qí rú mìng     píng shēng bù fù shén
直道其如命   平生不负神
zì shāng gēng zi rì     fú niǎo shàng chéng chén
自伤庚子日   鵩鸟上承尘

《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顾况所作,其内容是对友人赠予的回应,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个人心境和哲学思考。下面将逐段解释诗文的含义:

1. **愁人空望国, 惊鸟不归林, 莫话弹冠事, 谁知结袜心**

- **愁人空望国**:诗人感叹自己如同忧虑的行人,眺望国家,却感到无法回到过去或者实现其理想与抱负。
- **惊鸟不归林**:比喻心情激动或遭遇变故,如同受惊的鸟儿,不再安心栖息于树林,暗示内心的不安定和对现状的不满。
- **莫话弹冠事**:这里引用了“弹冠相庆”的典故,意思是不要谈论那种得意时庆祝的行径,暗示自己已不再对官场的荣辱得失感兴趣,也有可能暗指对政治环境的失望。
- **谁知结袜心**:结袜心可能指怀念友人,古代人有结袜赠人的习俗,以表友情。此句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2. **霜凋树吹断, 土蚀剑痕深, 欲作怀沙赋, 明时耻自沉**

- **霜凋树吹断**:描写自然景象,霜天中树被风吹折,暗喻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无情。
- **土蚀剑痕深**:可能指的是金属制品在长时间的侵蚀下变得深沉,也象征着英雄的功绩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
- **欲作怀沙赋**:怀沙赋是一种关于面对困境、对生命和命运思考的文学作品。诗人想要写作这样一篇作品,表达了在明时(政治清明之时)感到耻于自寻短见的想法,暗示着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
- **明时耻自沉**:在政治清明的时期,耻于自寻短见,强调了诗人对生命和道德的重视。

3. **何处吊灵均, 江边一老人, 汉仪君已接, 楚奏我空频**

- **何处吊灵均**:吊灵均指纪念屈原,此处可能是诗人通过纪念屈原来表达对理想和道德的坚守。
- **江边一老人**:可能象征诗人自身,他在江边的一位老人的形象,代表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沉思。
- **汉仪君已接**:汉仪可能指的是汉朝的礼仪,君已接可能是指接见君王,此句可能意指诗人对古代道德和政治制度的向往。
- **楚奏我空频**:楚奏可能指的是楚国的乐曲,空频意为白费心思,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自身无法真正融入或实现的理想状态的感慨。

4. **直道其如命, 平生不负神, 自伤庚子日, 鵩鸟上承尘**

- **直道其如命**:即使坦率地面对事实(即自己的命运),也无能为力,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接受。
- **平生不负神**:诗人一生未曾违背神灵(可能指道德或命运的安排),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的坚持。
- **自伤庚子日, 鵩鸟上承尘**:庚子日可能指一个特定的日期,鵩鸟是古代文化中象征死亡或不祥的鸟。诗人自述在某一天看到鵩鸟(象征死亡)飞上尘土,表达了对生命终点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个人困境和时代变迁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理想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又有对生命意义和道德原则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引用典故和象征性意象,展现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古诗词赏析:

顾况的这首诗《奉酬茅山赠赐并简綦毋正字》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诗学造诣和独特的文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通过描绘一个“愁人”(孤独、忧郁的人)的形象,顾况探讨了人生的挫折、无奈与寻求精神解脱的过程。同时,诗中对屈原(灵均)的缅怀,反映了对高尚人格与理想主义的推崇。

### 诗歌结构与意象
- **孤独与挣扎**:“愁人空望国,惊鸟不归林”,通过“愁人”与“惊鸟”的形象,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彷徨,他们似乎在寻求一个无法到达的归宿。
- **哲学反思**:“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通过“弹冠”和“结袜”的典故,隐喻人生奋斗与情感寄托,强调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 **自然与时间**:“霜凋树吹断,土蚀剑痕深”,自然界的衰败与历史的痕迹相交织,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 **自我救赎与理想主义**:“欲作怀沙赋,明时耻自沉,何处吊灵均”,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文学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寻求精神的解脱,同时也对现实的不公表示了愤慨和抗争,以及对屈原等历史人物高尚人格的追慕。

### 语言特色与艺术手法
顾况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运用了丰富的典故与意象,展现了他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诗作在情感表达上既深刻又富有启发性,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顾况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顾况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