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wéi xiù cái fù jǔ
送韦秀才赴举
tǎ shàng shì hé yuán xiāng dēng xù xì yān |
塔上是何缘 香灯续细烟 |
sōng zhī dāng zhǔ wěi liǔ xù tì cán mián |
松枝当麈尾 柳絮替蚕绵 |
fú cǎo jīng xíng biàn kōng huā yì qù yuán |
浮草经行遍 空花义趣圆 |
wǒ lái suī wèi fǎ zàn jiè yī chuáng mián |
我来虽为法 暂借一床眠 |
《送韦秀才赴举》古诗词释义:
这首《送韦秀才赴举》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送别友人赴考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对佛法的感悟。以下是逐段解释:
### 塔上是何缘,香灯续细烟,
首句“塔上是何缘”,描述了送别地点的背景,可能是寺庙或佛塔之上,暗示了送别的场景具有一种神圣或超脱的氛围。接着,“香灯续细烟”描绘了在佛塔上香火不断、灯光闪烁的景象,细烟袅袅上升,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暗含着对友人旅途平安、心灵纯净的祈愿。
### 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
“松枝当麈尾”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松枝比作麈尾,麈尾是古代士大夫坐席时用来拂去尘土的器具,这里暗示了环境的肃穆和尊严。“柳絮替蚕绵”则通过比喻,将柳絮与蚕绵相提并论,蚕绵是丝绸生产的重要原料,柳絮在此处可能象征着友情、温暖与柔软,表达了对韦秀才的关切和祝福。
### 浮草经行遍,空花义趣圆,
“浮草经行遍”可能意味着友人在旅途上将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这里的“浮草”象征着漂泊不定、易逝的事物,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不易。“空花义趣圆”运用了佛教的“空”和“缘起”概念,意味着事物的最终归宿是空无一物,同时也蕴含着世间万物皆由因缘聚合而生,又会因缘散尽而消失的道理,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人赴举成功充满希望。
### 我来虽为法,暂借一床眠,
最后一句“我来虽为法”,可能是作者或韦秀才来到此地的真正目的,虽表面上是为了佛法,实际上也是为了友情或给予支持。而“暂借一床眠”则表达了尽管短暂,但对于友人的关怀和友好之情。这句话在送别的氛围中,既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也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的感慨。
《送韦秀才赴举》古诗词赏析:
顾况的这首《送韦秀才赴举》描绘了送别友人赴试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哲学的思考。诗中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智慧、品德的赞誉,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佛法的深沉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塔上是何缘,香灯续细烟** - 开篇就以“塔”这个佛教符号出现,暗示了诗人所在之地与佛教修行有关。香灯与细烟的描绘,不仅渲染了宁静、庄严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在准备送别友人时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2. **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 - 这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松枝象征坚韧与长久,柳絮则轻盈易逝,暗示人生道路的多变与不确定性。麈尾原本是古人拂尘的工具,这里象征着智慧的引导;而柳絮则以替蚕绵(蚕绵即蚕丝,象征着珍贵与细腻)来对比,表达对韦秀才智慧与才华的赞叹。
3. **浮草经行遍,空花义趣圆** - “浮草”与“空花”都是短暂、易逝的象征,分别指代生活的无常与世事的虚幻。通过“遍”与“圆”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经行遍,表明了诗人对世事的通览;义趣圆,则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认为一切皆是圆满、自足的。
4. **我来虽为法,暂借一床眠** - 最后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前来的真实目的——“为法”,即为了佛法或知识的追求,但也仅是“暂借一床眠”,显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持有一种淡泊的态度,更侧重于精神的交流与心灵的契合。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赴试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体现了其对生活、佛法的独到见解。诗中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禅意的韵味,是顾况诗风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