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g guó jìn gōng wǎn gē èr shǒu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
cǎo lù qián cháo shì jīng máo shèng zhǔ fēng |
草露前朝事 荆茅圣主封 |
kōng chuán yú zhú bó yǒng jué jiù gē zhōng |
空传馀竹帛 永绝旧歌钟 |
qīng jìng wú shuāng yǐng qióng quán yǒu jǐ zhòng |
清镜无双影 穷泉有几重 |
jiā xiāo zuì bēi chù fēng rù jiǔ yuán sōng |
笳箫最悲处 风入九原松 |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相国晋公挽歌》由唐代诗人顾况所作,通过两首诗来表达对已故相国晋公的哀悼与缅怀之情。下面将逐段解释其意义:
### 第一首
1. **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这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草露"象征短暂、易逝的前朝往事,"荆茅"比喻当时的地位低下或荒凉之地。"圣主封"则表示最高统治者的加封,"竹帛"指的是记载历史的文字或典籍。"空传馀"表明这些事迹虽曾传颂,但已成历史的余音。"永绝旧歌钟"则暗示那些辉煌与荣光已不再,象征着相国晋公的去世使得这些回忆与荣光被永远地封存,不再传唱。
2.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这里运用了比喻,"清镜无双影"暗示相国晋公的逝世使得他独特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消失,无法再以任何方式重现。"穷泉有几重"则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思,"穷泉"意味着深深的墓穴,"几重"则是对逝去之人的哀痛和思念的深度描述。
### 第二首
1.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笳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哀乐,"最悲处"强调了音乐中所传达的哀痛之情。"九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松"象征着庄重与永恒。这句诗表达了音乐的悲凉与悼念,以及对逝者最终归于宁静地府的想象。
整体而言,这两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象征,表达了对已故相国晋公的深切哀悼和对他一生功绩的怀念,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时间、历史与死亡的哲学思考。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古诗词赏析:
顾况的《相国晋公挽歌二首》是对他逝去的相国晋公的一种哀悼与怀念。这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这位曾经位高权重、功勋卓著的官员的敬仰与缅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句“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
这两句诗通过“草露”与“荆茅”这一对对比鲜明的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前朝的事物就像露水般短暂,转瞬即逝,而荆茅则象征着新朝的崛起,圣主则代表了新政权的建立。这种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轮回。
### 中间四句“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这四句诗深入描绘了逝去人物的影响与贡献的消失。“空传馀竹帛”表达了其生前的功绩仅留于历史的记载中,成为后人追忆的对象。“永绝旧歌钟”则暗示了其离去后,世上再也听不到赞美他的歌声,象征着他的影响与荣誉的消逝。“清镜无双影”以镜子为喻,强调其独特与卓越,像独一无二的影像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穷泉有几重”则表达了死亡的深沉与不可逾越,暗示着即便是逝去的先人,也深埋地下,远离尘世。
### 后两句“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这两句诗以“笳箫”与“风入九原松”为载体,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哀悼之情。笳箫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常用于表达悲痛之情,此处用来象征对逝者的哀悼。而“风入九原松”则是一种象征手法,九原是古代传说中的死者居住之地,松则象征着长青与坚韧不拔的生命。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意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逝者生命的缅怀,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永恒。
整体而言,顾况的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哀思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历史与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