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liǔ yí chéng zàng

送柳宜城葬

作者:顾况 
chǔ kè tíng ráo yù wèn shuí     bái shā jiāng cǎo qū chén sī
楚客停桡欲问谁   白沙江草麹尘丝
shēng gōng shǒu zhǒng diàn qián shù     wéi yǒu huā kāi tí jué bēi
生公手种殿前树   唯有花开鶗鴂悲

《送柳宜城葬》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顾况,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往往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下面是对这首《送柳宜城葬》逐句解释:

1. **楚客停桡欲问谁,** -"楚客"是指楚国的旅客或游子,这里的"桡"指船桨。诗人想象着一个远行的楚国客人,停下他的船桨,想要询问路途中的某个问题或者人物,暗示着一种对离别、对逝去生命的沉思。

2. **白沙江草麹尘丝,** -"白沙"指的是江边的白色沙石,"江草"是指江边的草,"麹尘丝"是一种比喻,形容江边的草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而呈现出的淡黄色,犹如麴尘。整句描绘了一幅江边沙白、草黄的画面,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变换之感。

3. **生公手种殿前树,** -"生公"是东晋的僧人,他以讲经说法著称,有“说法石”之称,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用以象征前人或先辈的智慧与努力。"殿前树"则代表了时间的见证者,以及先辈留下的重要事物。

4. **唯有花开鶗鴂悲。** -"鶗鴂"是古代的一种鸟,据说它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在古诗词中,它常被用来象征哀伤或悲凉。"花开"代表生命的美好,但在诗中却与"鶗鴂悲"相对,形成对比,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逝去之人的哀悼。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与哀悼,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送柳宜城葬》古诗词赏析:

顾况的这首《送柳宜城葬》是一首表达哀悼和缅怀情感的古体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述送葬情景和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楚客停桡欲问谁”**:开篇用“楚客”代指送葬的人,他们停下了船(桡指船桨),想要问一问逝者是谁。这个场景既展现出了送葬时的庄重,也暗示了逝者身份的重要性或特殊性,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同情。

2. **第二句“白沙江草麹尘丝”**:这一句描绘了送葬途中的自然景色,用“白沙”、“江草”、“麹尘丝”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哀愁的氛围。白沙、江草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广阔,而“麹尘丝”则可能是指轻柔的风中带有的细尘,给人一种淡淡的哀伤感。

3. **第三句“生公手种殿前树”**:这里借用了生公说法化人的典故,将“殿前树”比喻为逝者的灵魂或记忆。生公手种的树成为了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寓意着逝者与这个世界之间的一种联系,通过这棵树,生前的记忆和故事得以延续。

4. **末句“唯有花开鶗鴂悲”**:这句诗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花开的生机与鶗鴂(即杜鹃鸟,其鸣声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哀愁)的悲鸣形成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逝去的不可挽回。花的开放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与美丽,而鶗鴂的悲鸣则象征着哀悼与不舍。这一对比加深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叙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顾况通过这一系列的意象和情感的传递,使得读者在感受诗歌的哀愁之余,也能体会到对生活的珍惜和对逝去之人的缅怀。

顾况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

  1. 1
  2. 2
  3. 3
  4. 4
  5.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