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sēng èr shǒu
赠僧二首
shēn zhí jīn wú zhǔ jìn bīng yāo jiān bǎo jiàn zhòng héng xíng |
身执金吾主禁兵 腰间宝剑重横行 |
jiē yú yì shì kuáng gē zhě gèng jiù jiāng jūn qǐ yī shēng |
接舆亦是狂歌者 更就将军乞一声 |
《赠僧二首》古诗词释义:
《赠僧二首》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两首诗,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是诗人赠与僧人的赞歌,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禅意与自由的精神。以下是逐段解释:
### 作品一:
**身执金吾主禁兵, 腰间宝剑重横行,**
“身执金吾主禁兵”:这句话意味着诗中所描述的僧人,虽然身披袈裟,却有一种超越常规的威严与权力,仿佛他是一位在佛法中行使严格职责的“金吾卫”(古代官职,负责京城治安),掌控着军队的力量。这里使用了反差的手法,以世俗权力的象征“金吾”和“禁兵”来描绘僧人的独特形象。
“腰间宝剑重横行”:腰间佩戴着宝剑,不仅仅是对力量的象征,更暗含着保护与守卫的精神。这里的“重横行”(重重地横行)不仅是对行动姿态的描述,更寓意着僧人不仅拥有内在的力量(佛法修为),而且能够以这种力量去守护佛法、引导众生,即使在世俗的环境中,也能够彰显其坚韧与坚定。
### 作品二:
**接舆亦是狂歌者, 更就将军乞一声**
“接舆亦是狂歌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的隐士,以狂放不羁著称,此处用来形容诗人所赞之僧人的狂放特质。狂歌者不仅是指其歌声的狂放,更指其心灵的自由和对传统束缚的超越。这里的“狂歌者”形象,赋予了僧人一种超脱世俗、敢于自我表达的个性。
“更就将军乞一声”:这一句使用了对话的语气,像是在请求将军(作为权力的象征)给予僧人一种特殊的认可或共鸣。这里的“乞一声”不仅表达了对将军尊敬和请求的意味,也蕴含了对僧人独特精神追求的认同。这个请求既是向权力的臣服,也是对自由与精神追求的颂扬。
综上所述,这两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特殊形象和精神追求,表达了对自由、超越与自我实现的渴望。诗人通过古今对比和象征手法,既展现了僧人的世俗权力象征,又突出了其精神层面的自由与狂放,传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赠僧二首》古诗词赏析:
《赠僧二首》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一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顾况对僧侣和世俗社会的独特见解与情感寄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身执金吾主禁兵**:诗人开篇用“金吾”一词,指的是古代帝王身边专门维护秩序、执行法令的官职。这里的“金吾主禁兵”形象地描绘了僧侣虽身着僧袍,但他们的精神与内在力量足以主导和管理人群秩序,暗含了僧侣在某种层面上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这一寓意。
2. **腰间宝剑重横行**:这里的“宝剑”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兵器,而是象征着智慧、道德力量或是对真理的追求。诗句描绘了僧侣在腰间悬挂的“宝剑”,在社会中“重横行”,意味着他们凭借着内心的坚定与智慧,行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心灵的光辉照亮他人。
3. **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接舆是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以狂放不羁著称。诗人在这里将僧侣比作接舆,表示僧侣同样拥有狂放而不拘束的灵魂。同时,诗人又表达了希望“将军”(可能象征着世俗权力的代表)给予僧侣一声认可或尊重的期待,暗示了诗人对僧侣精神追求的肯定,以及对世俗社会中包容不同思想、不同生活方式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顾况对僧侣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秩序、道德与个人精神追求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诗中的形象与比喻,既体现了对僧侣的尊重与欣赏,也隐含了对社会和谐与包容的期盼,是诗人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相互碰撞后的艺术表达。